肉圓男童問「為何生下他」 精神科醫師:心理治療難度高

葉啟斌表示,受虐孩童未來罹患憂鬱、躁鬱症機率偏高,應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圖/擷取自pixabay)
葉啟斌表示,受虐孩童未來罹患憂鬱、躁鬱症機率偏高,應及早發現,即時治療。(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新北市蘆洲1名林姓男子,只因兒子幫買肉圓沒加辣,出手對妻兒施暴,引起全民憤慨。不料,今早又再度爆出台南1名年輕媽媽疑似虐死1歲親生女兒。三總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今(16)日受訪時表示,孩童成長背景攸關未來人格發展,小時候曾經有受虐經驗的人,將來憂鬱、躁鬱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另一方面來說,長大後成為施暴者的機率也相當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林姓男子喝酒情緒失控對妻兒施暴一事,葉啟斌表示,小時候有被虐經驗的人,將來也可能靠酒精、藥物麻痺自己,避免回想起過往不愉快的經歷,甚至還會出現躁鬱症及憂鬱症。

出身受虐家庭的孩童治療並不容易。葉啟斌說,門診上躁鬱症患者約3至5成有受虐經驗,憂鬱症患者約2至3成。這一類患者往往治療情況稍微好轉後,過一陣子又惡化,病情反反覆覆,再深入詳談後才會發現,小時候都有被家長虐待的經驗,有些人甚至嚴重到每天做惡夢,不斷嫌棄自己,該類情況不管透過藥物調整,亦或是心理治療也很難突破。

葉啟斌解釋,不少家暴患者在一開始諮詢時,會因為覺得丟臉而難以啟齒,不願意主動提起過往經驗,就算願意談也不深入細聊,內心不願意將問題歸咎於爸媽,反而認為是自己做錯,會有很強烈的罪惡感,長大後甚至還會想辦法彌補創傷,努力孝敬爸媽,討父母歡心,人生再也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父母而活。

因為肉圓沒加辣被家暴的男童,媽媽透露孩子曾經問:「為什麼要生下他?他很想死掉。」葉啟斌指出,心理學上有一個名詞叫「倖存者的罪惡」,通常被虐孩童會認為被家暴不是爸媽的錯,而是自己的問題,應該被消滅或不存在於世界。

葉啟斌強調,此時應即時給予治療,避免受傷的記憶沈澱,若放任不管,要再重新勾起回憶治療會更不容易,如及早處理加上創傷輕微,治療能達到百分百痊癒。然而肉圓男童因為已經有媒體介入,情況鬧到眾所皆知,可能造成二度傷害,葉啟斌認為治療難度偏高,容易在心理上留下不少的傷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