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高雄的一場大雨 看到政客的嘴臉

▲(圖/翻攝自高雄點 Kaohsiung.臉書)
▲(圖/翻攝自高雄點 Kaohsiung.臉書)

記者張志康 / 綜合報導

台南、高雄又淹水了,除了受災的居民哀鴻遍野外,政客的嘴炮更是毫不留情,網路上鄉民的酸言酸語當然也不絕於耳。然而,淹水是事實,有哪個政治人物認真看待過問題真正的根源,並試圖改善嗎?很可惜,沒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市長韓國瑜日前才積極清除下水道汙泥,一日清出167噸,他並表示:「這是我們的良心。」但昨(19)日下午的一場大雨,造成高雄市區多處淹水,被不少媒體直指這是打韓國瑜的臉。當然,這也引起韓國瑜的支持者與反對者在網路上論戰。

撇開政治口水不談,高雄為什麼會淹水?高雄市長韓國瑜表示,昨日下午中央氣象局的資料顯示,高雄市區時雨量達160mm,超過去年823水災的雨量。高雄市水利局也指出,高雄雨水下水道設計可容納的豪雨上限是每小時60mm,才會造成淹水。

那麼,政治人物應該關心的,就不該是韓國瑜「清汙破功」,而是仔細思考高雄市的都市規畫是否有檢討的必要,整個中華民國的國土規畫,又應該如何進一步落實才是。很可惜,台灣的政治人物到現在為止,都停留在「頭痛治頭、腳痛治腳」的格局裡。

舉例來說,都市遇大雨就淹水,那麼,是否應該仔細思考雨水下水道的設計是否足敷使用?道路鋪設能否兼顧排水及吸水之用?都市公園、滯洪池、生態池是否能夠成為都市計畫裡的重心?

說得明白一點,事前的清淤、事後出動國軍協助救災、輔助受災民眾等等,都是政治人物的「本職」,本來就不應該視其為政績。如果能夠真正針對台灣現在,以及可見的未來設計出一套國土規畫,才是政治人物應該做的事情。

然而,為什麼沒有政治人物肯做?答案很簡單,因為這些基礎工程投入高、施工期間長,效果「看不到」。政治人物的任期有限,總希望政治預算砸下去,就能夠在短時間之內看到成果,即使這些基礎建設曾經規畫,但政治人物根本就不屑一顧,只想把預算投入投資少、周期短、見效快、效益高的建設,因為,那才叫「政績」。

看看這兩天的輿論就知道,大家都把關鍵放在韓國瑜清淤政績被打臉,蔡政府又積極協助高雄救災云云。誠然,討好選民是民主政治奪權最重要的一環,如果可以一邊討好選民、一邊攻訐政敵,就更為完美。但,怎麼根治水患?對目前枱面上的政治人物來說,不管以前、現在還是未來,都從來不是應該關心的事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