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紅色基因成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話中的關鍵字。在新疆軍區視察時,他叮囑部隊領導,要把紅色基因融入官兵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中國青年網報導,黨的紅色基因產生於艱苦卓絕的革命鬥爭,植根於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作為在新中國成立後出生和成長起來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身上紅色基因的煉成源於開卷有益,不斷從紅色文化中汲取養分,讀懂對黨忠誠;成於聯繫群眾,在深入基層中久經歷練,做好服務人民。

讀萬卷書:在書籍中讀懂對黨忠誠

習近平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知識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的好處很多,如可以獲取資訊、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可以陶冶性情、培養和提升思維能力等等』。習近平愛讀書,也曾在多個場合強調讀書的重要性,並要求廣大黨員幹部『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習近平所涉獵的書籍種類繁多,除國內外經典文學外,馬列經典著作、黨史書籍、蘇俄文學也是習近平重點研讀的作品。

在習近平寫的眾多書作中,許多都引用了馬列經典作家書籍中的話,由此可見習近平曾對這些經典書作反覆研讀、體會。在《擺脫貧困》中,習近平引用了《毛澤東選集》中的話語詮釋共產黨人的德行。習近平說,現在對德的要求,可以用毛澤東同志的一句話來概括,『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於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工作。』習近平也曾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必須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強調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以期『不斷增強工作的原則性、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

作為史學愛好者,習近平也廣泛涉獵史書,尤其認真研讀中國近代史、中國共產黨史等相關書籍。以史為鑑,可知興替。正如習近平所說,『各級領導幹部還要認真學習黨史、國史,知史愛黨,知史愛國。要瞭解我們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汲取我們黨和國家的歷史經驗,正確瞭解黨和國家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這對正確認識黨情、國情十分必要,對開創未來也十分必要,因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習近平偏愛蘇俄文學,在提到俄羅斯作家時總能如數家珍。2014年2月,習近平在索契接受俄羅斯媒體專訪時,一口氣列舉了11位俄羅斯作家的名字,他也提到,自己年輕時曾多次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小說。在蘇俄文學中,習近平不僅感受到文學的魅力,也在學習蘇聯的經驗教訓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行萬里路:在行走中做好服務人民

從梁家河到中南海,習近平歷經正定、寧德等地的錘煉。幾十載春秋,習近平不僅走過萬里路,也在行走中做好服務各地人民的好公僕。



1969年,年僅16歲的習近平來到延安梁家河插隊。七年的知青歲月,習近平不僅從一名少年成長為一名青年,他也在當上樑家河的大隊支書後,帶領梁家河人民走上了脫貧的道路。在習近平的帶領下,梁家河的村民修建了四個大壩,挖了水井,修建了沼氣池,甚至建起了磨坊、裁縫鋪、鐵業社、代銷店,告別了食不果腹的生活,不僅衣食無憂,生活水準也大幅提高。

七年時間,習近平與梁家河的老百姓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在習近平赴清華讀大學前,梁家河人民萬分不捨,紛紛在筆記本上寫下對習近平的感謝。2015年初,習近平再次回到梁家河看望父老鄉親,他也將重返梁家河的照片放置在辦公室中,時刻回味自己與老百姓的深情厚誼。

1982年,初到正定擔任縣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與老百姓同吃食堂『大鍋飯』,親切與他們拉家常,也騎著自行車到處瞭解情況,下鄉調研。那時,正定這個大陸全國聞名的糧食高產縣的有些農民連溫飽也無法保證,在習近平的推動下,『大包幹』在正定全面推廣,為正定經濟的騰飛打下堅實基礎。在擔任縣委書記後,習近平又帶領全縣人民大膽改革,衝破『經濟上農業單打一,農業上糧食單打一』的模式,實施工業興縣、科技興縣、人才興縣、文化興縣、旅遊興縣等策略,讓正定全面擺脫『高產窮縣』的帽子,逐步走向致富道路。

1988年,習近平又被調往福建省寧德市擔任地委書記。到寧德3個月後,習近平就走遍了9個縣,後來又跑遍了全地區絕大部分鄉鎮。之後,他提出並倡導實施『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全力推動閩東地區擺脫貧困。在習近平離開寧德時,全區已有94%的貧困戶基本解決溫飽問題。

2000年,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在跨入政界之前,他給自己定下了幾條自我約束:第一要立志當『公僕』,做大事;第二在從政的整個過程之中,不要把個人的發展、升遷作為志在必得的東西;第三要有不怕艱難險阻,持之以恆幹工作的準備。這三條自我約束也是習近平幾十年以來服務人民,帶領人民脫貧致富的真實寫照。從政以來,習近平踐行著『像愛自己父母那樣愛老百姓』的承諾,致力為老百姓謀利益,提高老百姓生活水準,帶領大陸人民走上民族復興的康莊大道。



1983年,時任河北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臨時在大街上擺桌子聽取民眾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