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近視眼、3C科技正威脅兒童社會溝通與邏輯能力!

▲學者呼籲兒童教養從閱讀習慣做起。(圖/公關提供)
▲學者呼籲兒童教養從閱讀習慣做起。(圖/公關提供)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

根據兒童圖書教育出版商學樂教育集團 (Scholastic)不久前發佈的一份新報告:只有31%的兒童樂在閱讀,而且這個比例隨科技進步正在逐年遞減;調查中也發現這些樂在閱讀的兒童都是在7歲至11歲時,時常聽父母朗讀書本及說故事並限制上網時間而建立起閱讀習慣,而不喜歡閱讀的兒童也被證明在社會溝通能力、語言邏輯及學科表現上相對較弱;對於喜歡用手機、平板電腦哄小孩的父母來說,不可不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針對台灣父母喜歡用手機哄小孩是否影響兒童發展?身為文字作家的麗嬰房企業社會責任處協理林柏薇對此表示:「科技教育其實也是兒少教育的一環,真正該重視的是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她進一步強調,手機、平板電腦常被與手機遊戲劃上等號,造成科技產品被汙名化,其實避免兒童未來與社會溝通不良的解決之道在於從幼兒教育就著手培養閱讀習慣才是癥結點,所以麗嬰房正積極推動【行動圖書車】的計畫,打算用巡迴的方式推動兒童閱讀習慣的培養。麗嬰房總裁林泰生全力支持本項計畫的動機則是:「閱讀習慣與知識是唯一可以打破階級的機會,所以我們選擇從學習資源較少的偏鄉著手。」

學者:兒童從7歲起培養閱讀習慣非常重要 過了就沒有了

長期關注台灣幼兒教育的台大心理系教授周泰立則表示,越早養成閱讀習慣對邏輯思考與文字的掌握能力絕對有正相關,7~9歲的兒童適合的讀物是字詞及片語的具體事物;而9~12歲的兒童適合的讀物是句子及篇章類的抽象事物,父母在關心兒童成長與智能的提升上,應該要慎選讀物,就很像船隻離港的航道,一開始設定對了,方向也不會偏差太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