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肉精恐傷中樞神經 癌轉移風險增22倍

▲。(圖/翻攝自網路)
▲。(圖/翻攝自網路)

記者黃于庭/綜合報導

為了讓國人瞭解瘦肉精對人體的危害程度,立法院衛生環境委員會邀請學者專家舉辦公聽會,與會醫師、專家幾乎一面倒提出瘦肉精危害民眾健康的數據及研究,提醒未來風險評估務必更加完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雄榮總台南分院身心醫學科主治醫師蘇偉碩引用國外動物研究資料,美國加州洛杉磯大學醫學院以大白鼠為實驗對象,模擬乳癌患者在遭受壓力時,癌症轉移的機率及風險。

結果發現,老鼠如遭瘦肉精汙染,竟出現與壓力相似的情況,大幅增加癌細胞轉移擴散約22倍風險。此外,國外也有研究指出,瘦肉精可能損及中樞神經功能,專家發現了其中致病機轉TAARI,包括思覺失調症、躁鬱症等患者,如果經常食用含有瘦肉精的肉品,病情將明顯惡化。

國外動物研究發現,瘦肉精還會影響胎兒,母豬連續吃25天瘦肉精,豬寶寶出生後平均體重,比其他小豬增加近一成。蘇偉碩認為,孕婦及精神疾病患者更應避免瘦肉精的汙染。

台大公衛教授鄭尊仁指出,台大曾做過萊克多巴胺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長期吃含有萊克多巴胺飼料的老鼠,血壓相對不穩定,忽高忽低,以致較易出現高血壓及動脈硬化。

烹煮方式能否能降低殘留也引發民眾關切。學者、營養界人士都認為,無論烹調方式的不同是否真能讓瘦肉精殘留有效降低毒性,使用的必要性及容許量都不能因此妥協。

林口長庚腎臟科系臨床毒物科主任顏宗海說明,體重60公斤的成人,可容許的最大安全攝取量為6公斤含有萊克多巴胺的肉品。上述的建議雖然在理論上是安全的,但國外有許多文獻指出,萊克多巴胺在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腦中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身上,會增加發病的風險,而且不需要吃到6公斤。

馬偕紀念醫院營養醫學中心營養師趙強認為,以前人們都認為吃低脂的食物比較好,但現在的研究已證實,每日總熱量的控制其實更為重要。因此,沒有必要都吃很瘦的肉,畜牧業者也就沒有使用瘦肉精的必要。

相關業者宣稱烹調方式能減低瘦肉精的殘留,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名譽教授鄭心嫻提醒,這樣反而讓畜牧業者在飼養過程中使用更多。審慎思考瘦肉精使用的必要性才是王道。

來源:瘦肉精恐傷中樞神經 癌轉移風險增22倍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