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評/吳程遠觀點:壟斷歷史 造就沒有靈魂的故事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紀念「六四」27週年燭光悼念晚會,大會重申堅持平反「六四」和結束中共一黨專政。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5年6月4日
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4日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紀念「六四」27週年燭光悼念晚會,大會重申堅持平反「六四」和結束中共一黨專政。中央社記者張謙香港攝 105年6月4日

文/吳程遠

2011年,中華民國建國百年之際,海外僑界在世界各地辦理多項慶祝活動,在當時對岸的僑團也不遑多讓,熱鬧舉辦反制意味濃厚的「辛亥革命100年」系列活動 。去年,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的七十週年,大陸方同樣辦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相關活動。兩個政權在歷史的詮釋上,採用對自己有利的角度或許難免,但無論是慶祝或是緬懷,仍是同一個年代,在同一塊土地上所發生的故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每年在香港都舉辦盛大的悼念六四活動,今年香港專上學聯會等組織,正式退出了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紀念晚會,對於年輕世代來說,悼念六四的動力逐漸式微是不爭的事實。事件發生二十七年後,六四在大陸仍是禁忌,但香港逐漸消失的「六四情懷」,並非走在大陸所期盼的「政治正確」的遺忘路線上,而是在經歷了雨傘革命後,香港人對大陸冷漠的若即若離。終止悼念六四的聲音持續擴大,削弱的是六四與香港之間連結性,當「平反六四」不再是香港民眾期待改變大陸民主體制的樞紐,取而代之的,將是香港人心中事不關己的「外國歷史」。

長久以來,台灣與香港皆有一股阻擋大陸壟斷歷史詮釋的力量,但近年來這些力量走向小眾,甚至轉型成為「去中國化」的側翼養分。透過教育內容的變革,推翻滿清建立中華民國,國軍對日抗戰、剿匪戰役等歷史,已被學子們習慣性歸類為與台灣無關的「國外」故事。看見台灣,想想香港,爭取歷史還原的對抗戰線過長而產生疲乏,讓民眾對於歷史回歸真貌,對大陸平反六四帶動民主發芽的期盼,越加渺茫。無力感所產生的疏離,恐怕是長期專注於防堵「中華民國」、將「六四」噤聲的中共當局,未必能掌握的態勢發展。而中共應審慎思考,在六四議題上的長期封鎖,對「中華民國」避諱的態度與圍堵,究竟期望最終獲得什麼樣的結果。

倘若有天,台灣不再在意中華民國對日抗戰的歷史事實,政府官員隨性的讓慰安婦多了「被自願」的選項,民眾也無關痛癢。若是有朝,香港民眾以聽書的態度看待六四,平反與否已經毫不在意時,是否也代表了台灣與大陸、香港與內地間,在認同彼此關係上,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也許,資源巨大的一方總能掌握歷史的定位權,但若不以有自信,有胸襟的態度來處理歷史問題,中、港、台以至海外華僑在歷史認知上的分崩離析恐將加劇,徒讓各方在陌生故事中,扮演著沒有靈魂角色的局面。

(吳程遠     前全美台灣同鄉聯誼會會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