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包吃包住17500招不到人 將上線4萬台機器人

富士康包吃包住17500招不到人。
富士康包吃包住17500招不到人。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國慶期間,外媒DigiTimes報導稱,富士康自動化技術發展委員會總經理戴佳鵬向CNA通訊社透露,已有超過4萬台機器人全面參與到公司的生產流程中。隨後,關於富士康將裁員6萬人的傳聞四起。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對此,記者花了近兩周時間對富士康昆山工廠及部分機器人產業園區進行實地調查後發現,數萬人的裁員並不是事實,但智慧機器人將在製造業中更廣泛地應用卻是一個不可逆轉的潮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事實上,伴隨著用工成本的不斷上升,不少地區不僅沒有裁員,反而出現了用工荒。在這種大背景下,『機器換人』或許是一個大趨勢,同時相伴的,還有『製造』業向著『智造』業的轉型升級,不管我們是否願意,這個過程正在悄然演進中。

包吃包住,月薪3500人民幣招不到人

乘坐高鐵從上海虹橋站出發,20分鐘即可抵達蘇州市下轄昆山市。10月中旬的昆山,酷暑漸消,秋風習習。作為富士康在大陸第二著陸點的昆山廠區,昆山廠現產精密模具、筆記型電腦、工業電腦、液晶電視等。

記者走在包圍著富士康工廠周邊的橫豎幾條馬路上,少見有一線藍領員工的蹤跡,到中午約近12點的飯點,或是傍晚六七點,穿著統一制服、三五成群的工人湧出工廠大門,這些街道才熱鬧起來。

與白天這裡幾乎看不到人影的景致成對比的是,在廠區門口,每天在固定的三個時間點內會出現一些喧囂:由勞務公司和仲介公司透過各種方式臨時招工召集組織起來的、一批大約有20~30人的新招『藍領工人』,當他們排好整齊的兩列縱隊之後,勞務公司的『工頭們』就要將他們送入富士康面工去了。

『我們每天都招人,很簡單,我給你張表格,你往上面填個資料,下午1:00我帶你進工廠試工。肯定沒問題的,會留下來工作的。包吃住,工資大概3500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

左右。』在富士康工廠門口,小五,這位常年往富士康輸送勞務進人的『勞務頭兒』催促著暗訪的記者填單和出示身分證資料。

記者繼續打聽,『富士康機器換人,僅昆山地區就裁員6萬人,那我錄用後會不會被裁啊?』小五一聽連忙說,『胡說,瞎講。我這裡人都招不飽呢,還裁員?』小五邊說邊打開微信,讓記者看他手頭組織管理的好幾個為富士康招工的微信群。『你看,這個群裡的人,下午3點,我要帶他們進廠,你要就趕緊來,我給你介紹個好的崗位。』

富士康工廠大門口不遠處的100公尺十字路口處,記者還見到了若干招工仲介搭起的桌椅和臨時招工欄,這些仲介人員表示,一線藍領流失太大,他們招工並不容易。



此前,大陸的人力成本一直低於機器人,因此富士康在大陸一直維持著近百萬人的用工規模。不過,用工成本不斷上漲,年輕人逐漸厭惡枯燥的生產線工作等因素正在改變這一狀況,促使許多公司在生產自動化方面投入巨資。

為了再次證實『機器換人』到底有沒有外界渲染的那般洶湧,記者還守在工廠門口,向多位走出工廠大門的工程師們打聽,一位元朱姓工程師告訴記者,『昆山工廠是有機器人替換,可是再多機器人還是離不開人的嘛。我們昆山工廠一直是有機器人的,已部分實現自動化無人生產。要說替代的話,1000個機器人撐死了頂多代替100個人,不會超過10%;人員其實都是自然流失的,因為產能的減少及產能的搬遷。機器人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重複的動作,組裝方面機器人是搞不定的,要靠手工組裝,離不開人的。』

週期性缺工、人力成本攀升、產業外遷,作為台資企業的典型,富士康也面臨同樣的外部環境。記者注意到,近年來蘇南缺工率較大,富士康也時常遭遇週期性缺工,人力成本走高,規模化生產後報價降低。在眾多壓力下為就地轉型,富士康開始著手利用機器人技術,減少人力成本。

到目前為止,儘管還不清楚到底有多少台『富士康機器人』(Foxbots)被用於組裝蘋果公司的產品。但富士康自動化技術委員會總經理戴嘉鵬在最近接受台灣媒體的採訪時表示,當前富士康每年可以生產1萬台機器人,將來這些機器人都有潛力取代人類勞動力。他還表示,除了自主製造機器人,富士康也不排除收購其他機器人製造公司。另外,富士康還計劃生產醫用機器人。

隨後,記者也向昆山市委宣傳部方面求證裁員6萬人的說法,宣傳部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這個說法是非常不準確的。昆山富士康工廠的員工數量確實從以前最高的11萬人縮減到目前的不足5萬人,但縮減了6萬人也不是一時的,而是這些年自然減員形成的。有機器人替代也是逐步替代,昆山員工縮減大部分是因為現在的產能轉移向中西部地區,昆山方面訂單在逐步減少。

機器換人大勢所趨,也可能得不償失

得益於先後代工諾基亞與蘋果等手機巨頭,富士康一躍成為全球電子代工之王。然而,受蘋果『剝削』供應商、智慧手機市場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富士康利潤微薄,生存艱難,這些確實是富士康的心中之痛。

據悉,富士康已在大陸工廠部署了4萬台機器人,這些機器人被分派到了鄭州的生產基地,同時昆山和嘉山的電腦/外設工廠也已經大量安裝。富士康自動化技術委員會總經理戴嘉鵬在最近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披露,他與他的自動化機器人團隊在過去數年中成功主導了超過4萬台機器人的開發安裝與使用。他還表示,除了某些零部件,如伺服電機和減速器,這些機器人基本都是富士康自家生產的。未來,除了自主製造機器人,富士康也不排除收購其他機器人製造公司。另外,富士康還計劃生產醫用機器人。

業內人士預測,到2030年,大陸勞動力人數將從2015年時的8.063億下滑至7.582億。然而,削減成本,提高生產效率,以及投資機器人持續縮短的投資回收期,似乎才是關鍵的決定性因素。



究其富士康機器換人計劃的原因,來自富士康昆山工廠的一位台籍中幹劉楊(化名)告訴記者,在勞動力短缺和人成本上漲等因素的壓力下,富士康肯定是希望透過機器人來彌補用工空缺並擺脫對不可持續的廉價勞動力的依賴,可是,機器人在使用方面還是有局限的,機器人只能勝任簡單機械的比較前端的流水線操作,而給iPhone上組裝螺絲這種需要靈活度和精準度的活兒,機器人目前還很難勝任,他們欠缺靈活性與精度,本身的維護成本高,機器人替代的工序不到50%。

『高精密產品的生產需要一些穩定性更好、更尖端的設備,需要一些更高水準的自動化裝備。由於機器人穩定性很好,又是高精尖的產品,而勞動密集型產業屬於中低端的產業,因此,富士康的轉型也是往中高端的產業考慮的,富士康用「機器人換人」說明其自動化水準的提高,我認為主要是提高科技競爭力和勞動生產率兩個角度來考慮的,不僅僅是從勞動力成本上升來考慮的。』亞洲製造業協會、國際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產業聯盟首席執行官羅軍如是告訴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人力相比,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優勢在於效率和低成本。假如一家工廠需要三個成熟的焊接工人,那麼工廠每年需花費21.6萬元成本,工業機器人按十年使用壽命折舊(含維護費用)來算,每年的成本約5萬元,因此可以得出,在同樣的效益下,工業機器人成本僅為人力成本的23%。

『短期來看,換機器人的成本比傳統人力的成本高,但是長期看下來,一次性投入的成本是比較大,到後面3~5年內就能收回成本,所以,從這個角度去測算的話,一次性投入使用機器人還是合算的。』羅軍指出。

但另一方面,記者注意到,2017年款iPhone新增了兩家供應夥伴:頎邦科技和旺矽科技。

對此,虎嗅網知名作家王新喜評論表示,富士康透過大量機器人,或者說只是簡單的機械臂驅動的相關生產線,可能無法適應未來蘋果更高的質量要求。因為透過引進大量機器人來代替流水線工人,這意味著富士康需要長時間保留與沿襲著原有的機器人對應的生產線,但蘋果對質量與品質的要求是不斷變化與提升的。

王新喜表示,對於一家緊跟當前智慧手機龍頭訂單的代工廠而言,員工比當前智慧化程度不高的機器人具備更大的靈活性,一旦在蘋果對新的零部件要求有變動的情況下,可以迅速配備不同的員工調整生產線,跟進需求變化。『熟練技工與高素質的產業工人才是蘋果供應商的核心優勢,只有他們才能應對緊急需求的改變,提升技術標準來應對創新需求的衝擊。如果機器人可以輕易代替人力生產iPhone,那富可敵國的蘋果為何不自己建立機器人工廠來批量生產呢?富士康的價值又在哪裡?這值得富士康好好反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