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遠劇評》積木之家:觸手可及的不寒而慄

▲《積木之家》是「植劇場」再一次對台灣影視產業發揮了「領頭羊」前導作用的優美作品,揮灑自若,讓人毛骨悚然的上乘好戲,絕對不是庸俗等閒的「恐怖片」。(圖/愛奇藝,2017.03.06)
▲《積木之家》是「植劇場」再一次對台灣影視產業發揮了「領頭羊」前導作用的優美作品,揮灑自若,讓人毛骨悚然的上乘好戲,絕對不是庸俗等閒的「恐怖片」。(圖/愛奇藝,2017.03.06)

文/柯志遠

一齣戲跟看戲的人之間產生的化學效應,由「入眼」到「入心」(並在記憶裡長久存留),是個微妙而繁複的過程,好萊塢電影的全盛時期曾依「情節」、「人物」、「背景」等主創元素的「特殊性」暢言「類型電影」(諸如喜劇、西部、犯罪、恐怖、歌舞)之於「創作」跟「觀賞」時更易於「純粹化」的功能,然而,同樣一個歸屬性鮮明的「類型電影」給觀眾所帶來的感官、心靈、精神的撼動程度,卻往往由於影片在風格、意涵的創作企圖之高低而相對懸殊,經典如《蝴蝶夢》、《咆哮山莊》就故事發展的氛圍調性來說,有相當的篇幅都不乏「懸疑」甚至「驚悚」的成分,卻由於內在人文的包容性之寬闊厚實,其膾炙人口的記憶點便落實在人性、愛情這些層面的描述,而不會被與平庸的驚悚片相提並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積木之家》的值得高度肯定與推薦,也正因為如此。其整體拍製成績的講究傑出,故事精神的細膩經營,與用來在宣傳上號召主流觀眾的恐怖「類型電影」的「賣相」,無一偏廢,在「完成度」的評分量表上,鼎足而三,是「植劇場」再一次對台灣影視產業發揮了「領頭羊」前導作用的優美作品。

《積木之家》以「積木」題點多數中產階級家庭在多重現實考驗下搖搖欲墜(卻盡心盡力去維繫)的「平衡」,以「鬼魂」鏡像出現代人心的疏離與孤寂,以漸進堆疊的「靈異」氣息呼應社會轉型後傳統價值結構的岌岌可危…;編、導的手法高妙卓越,發人深省的主題完整犀利直指人心,視覺駕馭成熟而獨特,演員運用精準而奪目,整體來說,是一個兼看「門道」與「熱鬧」(戲中恐怖元素的掌控俐落而不浮濫,在措手不及處出招,揮灑自若,卻無不讓人毛骨悚然)的上乘好戲,絕對不是庸俗等閒的「恐怖片」。

類型,而不類型

以恐怖題材做為「容器」,深刻盛載了「家庭價值」的核心主題。

優秀的恐怖片,會善用「恐怖」這個「容器」,紮實地擺進去更多感官刺激以外的東西,比方說「家庭」,比方說「親情」,比方說生命的恆常與無常…,用這些深刻的元素去厚實故事的內在情感,也往往成功延長了影片裡那個恐怖效應的後座力。

在所有的戲劇類別裡,「恐怖片」肯定是影片品味的「高明VS.平庸」可以差距最為懸殊的一種,平常熱愛恐怖片的忠實觀眾或許也可能已經看出一個心得來:讓人記憶猶新的優質恐怖片(而不是不知該叫該笑,過目即忘的絕大部份膚淺嚇人片)多半可以看成是「家庭倫理片」的變貌,從《大法師》、《鬼哭神嚎》、《鬼店》、《鬼水怪談》到溫子仁的《陰兒房》系列,或多或少,總必定有著呼應「親子關係」、「家庭價值」的核心議題存在(要跟不同年齡、性格、教育、國籍背景的觀眾取得共鳴的「最大公約數」,莫過於「家庭」這個主題)。《積木之家》的軸心精神在一開場便昭然若揭,「懷孕」代表的「傳宗接代」意涵、家族中因為「血緣」和「婚姻」所形成的角色關係網…,被經營得鮮活明確,看似不急著第一時間就把恐怖、驚悚的「花招」使將出來,其實,卻是循序漸進地鋪陳出一個「栩栩如生」的故事氛圍(有著觀眾現實生活處境的「投射」),而這個「娓娓道來」中,再讓種種透著吊詭、兇險、難測的懾人元素,不落痕跡地「滲透」進來,這樣的敘事技巧造成的將會是當真正的恐怖高潮「爆發」時的震撼力道與延續(因為,你已經被「說服」了眼前看到的是真實的,極可能發生的),這個主tone調的建立完成了,這個恐怖片可望造成的觀眾迴響之劇烈,眼看已經成功了一半。

栩栩生動的「接地氣」

結合敏銳的社會觀察,類型題材的成功「本土化」。

《積木之家》的「恐怖題材本土化」之到位,值得特別一提。南韓驚悚電影如《追擊者》之所以那般怵目驚心,有一大半的原因是他們「本土化」(localization)的徹底,與現實環境的高度融化之後,即便題材與外來戲劇「似曾相識」,箇中因為「寫實」而達成的「擬真」效果(make believe),卻因而倍比提昇了。《積木之家》在這點上有傳神的著墨,「懷孕」造成所有家庭成員的關心、台灣社會轉型過渡期週遭比比皆是的「都更」、「建案」等議題即景、所謂小型「文創產業」進入社會發展脈絡…,乃至頻繁出現的法會、符水、法事、平安符…等根深蒂固的本土習俗,都全面性地「建構」(build up)了「這個故事,發生在台灣,在你我身邊」的即視感和感染力,而呂雪鳳那憂心忡忡的婆婆、王自強那從骨子裡透出來的「江湖味」,兩人那樣在極短篇幅的幾段對話,卻不可思議地畫龍點睛,都像是草根在地的人生裡再熟悉不過的面相,呼之欲出,直逼眼前,相當加分。

▲《積木之家》是「植劇場」再一次對台灣影視產業發揮了「領頭羊」前導作用的優美作品,揮灑自若,讓人毛骨悚然的上乘好戲,絕對不是庸俗等閒的「恐怖片」。(圖/愛奇藝,2017.03.06)



游刃有餘的編劇技巧和視覺駕馭

繁多故事線的交錯式激蕩與發酵,手法嫻熟的畫面切割,成熟冷冽的光影美學。

恐怖片,可以說是觀眾「參與感」最高的一種觀影體驗。訴求感官的恐怖電影,節奏讓你快得無法思考,視覺兇猛到讓你無法反應,而《積木之家》可喜的是不耽溺於這種「廉價」(速食)的層次,它的節奏明快,但不矯情突兀,故事線多線發展,卻緊密交織:妻子的懷孕、丈夫的職場遭遇、姊姊的精神陰暗角落、丈夫面臨建案利益剝削姊妹面臨老家圈地開發的虎視耽耽…,這些「寫實」的支線,再以工地墜樓案之後如蛆附骨的「靈異」氣息做為貫穿,第二集之後,再循序漸進地導出姊姊的離奇失蹤、小男孩鬼魂的侵入家庭…等力道更強的「戲肉」,這使得每個人物、每個storyline的設計與發展都有特別精準的「功能性」。

整體發酵之後,《積木之家》的戲劇張力與懸念,是被導引代入,而不是強加的,《積木之家》的讓人不寒而慄,是被誘發的自覺的,而不是被告知的,這是「創作面」的純粹,再加上「技術面」的嫻熟(施易男夢中見鬼夢中有夢的一段戲,處理得格外俐落,厲害極了),《積木之家》的第一印象可以高踞「植劇場」開幕以來整體成績最優的前三名,駕馭能力之高不輸渾然天成的《戀愛沙塵暴》,故事背後傳達的訊息之飽和豐富不輸完成度和藝術風格都登峰造極的《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

當「16:9」的畫面規格成為影、視畫面的主流之後,視框訊息的「飽滿化」成為一種無可避免的挑戰,《積木之家》對於寬型構圖的畫面切割(例如:夜間醫院昏暗光線下的服務站、施易男上班的暗潮洶湧的辦公室,以及隨時有不知名驚悚會無預警竄出的,客廳、餐廳打通的一樓大空間…),以及饒富「電影感」的縱向景深的焦距切換,不但堪稱流暢醇熟,用於恐怖題材的作品中,更足以不謀而合地突顯「戲味」,成功烘襯了戲劇情境。其他諸如首集的牆上光影於爬藤間游移的捕捉,第二集建築師事務所、姐姐居處的獨特的「空間感」營造…,在在顯示的是導演廖士涵在把一個結構中細節繁複的故事說得「高潮迭起,引人入勝」的同時,猶有餘力能夠從容而緊緻地呈現出個人在視覺美學上的過人功底,殊屬難得。

▲「植劇場」系列《積木之家》劇照。(圖/好風光提供,2017.02.23)



整體戰鬥力出奇強大的演技組合

主軸明星的另闢蹊徑,新人主角的驚豔沉穩,輔襯演員的出類拔萃。

「植劇場」的舞台對於成名演員的「演技再催化」彷似有著魔法一般,繼《姜老師,妳談過戀愛嗎?》的藍正龍,《天黑請閉眼》的簡嫚書之後,《積木之家》裡的施易男,再次讓人刮目相看;一個不夠成熟的演員「開竅」了固然讓人驚喜,但一位已經成名成熟演技實力已獲肯定的演員,竟然還能更上層樓,讓人意外地瞭解「原來你還有這一面的演技?」,那種不太相信自己眼睛的「詫異」是很難言喻的一種驚豔與滿足。在《積木之家》裡的施易男,沉穩,厚實,自不在話下,特別的是,在他過往總難免還帶在身上的些許「美化」的「偶像氣息」(不論是戲路,形象,或表演風貌,即便是文學戲如《紫色大稻埕》),這一次,竟是卸除得一乾二淨,這個「變化」帶來的加分效果是:這個事業人生都遭逢瓶頸,生活領域暗流洶湧的建築師,他所有處境裡的糾結、矛盾與沉重,全都清晰而細膩地讓人感同身受到了。這是一次看不到任何「施易男」痕跡的,分量十足的動人演出。

「植劇場」的作品之所以值得關心台灣戲劇發展的觀眾投注以高度的期許,除了這團隊在創作方向、製作品質的「勇於開拓,自律嚴謹」,還包括他們在幕前新血輪開發、栽培上的「使命感」。繼許光漢、陳禕倫、徐鈞浩、葉星辰之後,《積木之家》裡,陳婉婷、林子熙這對姐妹,表現可圈可點,前者把姊姊內在不為人知世界的無形氣壓(威脅)掌握得幽微而具體,後者以新人之姿挑了大樑,把妹妹身上心頭承受來自「姐姐的病」、「丈夫的事業」、「長輩對自己懷孕的盼望」…種種抽象但巨大的精神壓力詮釋出了「重量感」,歷歷分明,纖細而深刻,十分出色。飾演精神科女醫生的范宸菲,演技的節奏、線條皆能恰到好處地清晰裁切,體現了自信、睿智的角色特質設定,卻透露著某些欲言又止的情緒層次,由她逐次揭啟故事中最大的謎團,表演方式凝練有力,毫不渲染,表現亮眼。

《積木之家》卡斯組合裡演技高手之多,讓人格外驚喜,他們的戲分都不見得多,但每一出場都戲味盎然,分外吸睛。飾演施易男母親的呂雪鳳,應該算是台灣當前最棒的女演員之一,是台灣影視產業的寶,這樣的演員只要給她一點點的戲分,哪怕只有一兩個鏡頭,都足以讓那場戲的情感落實,情境成立,質感提昇,戲,就不再只是戲,成為你可以投射進去、觸摸得到的人生。

以往戲路斯文,抒情,文青的曾少宗,演技的氣息轉換之大,著實嚇人一跳將「利益凌駕於義理之上」的「業務」高手渾身上下那分市儈,油滑,長袖善舞,那種「滿臉堆笑,皮相下卻嗅得出一肚子壞水」的神韻揣摩得絲絲入扣,極其鮮活寫實,到位極了。其他亮眼的綠葉還包括:一開口就是戲的丁也恬、張詩盈,跟電影裡的喜感大異其趣一席話說得令人坐立難安的王自強,能量滿到要溢出來的范時軒(這種「女主角旁邊的女生角色」,好多人在演,卻每次看到她總能演出那份真實與完整,有個性有思維,不是「符號」一貼就算數),以及連背影都有「存在感」的王鏡冠(劇場演員投身影劇演出,總能準確地依據表演載體的不同而調整表演方式的,他是一個很值得嘉許的範本),每個細節都渾然天成,內化得不落痕跡~連「撞邪」都撞得有說服力。

▲「植劇場」系列《積木之家》劇照。(圖/好風光提供,2017.02.23)

本文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紐約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碩士。涉足娛樂產業二十餘年:電影行銷、頻道經營、新聞採訪、唱片企畫、時尚發行,專業經歷遍及PEOPLE雜誌、春暉電影、滾石唱片、MOD、VOGUE、GQ等公司要職。出版《惡女阿楚》、《一個台客在紐約》等15本著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