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追追追/離奇恐懼症 為何老外都怕小丑?

▲恐怖小丑佩尼懷斯回來送氣球了,小朋友們快來拿唷!(圖/翻攝自臉書,2017.03.30)
▲恐怖小丑佩尼懷斯回來送氣球了,小朋友們快來拿唷!(圖/翻攝自臉書,2017.03.30)

追追追小組/調查報導

相信大家在觀影的同時,會發現所謂娛樂大眾的小丑,其實在西方的恐怖片中,占了極大比例都是瘋狂或歇斯底里的化身,追追追特派員地獄列車哺哺的好友們,最近新話題圍繞在恐怖大師史蒂芬金(Stephen King)的經典小說《it》重拍,裡頭讓兒童最為恐懼的即是小丑,哺哺不禁好奇:「為什麼老外會害怕小丑?」畢竟小丑在東方社會不過就是娛樂的化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查之下可不得了,外國竟然有「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這種神秘的症狀,儘管牛津字典和任何心理學手冊都沒有收錄這個詞,但它的確是存在的。心理學家認為,對小丑的恐懼感通常來源於孩提時代。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中的精神疾病列表中甚至有「小丑恐懼」這一條,儘管這一條並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包括在兒童對易裝角色(包括球隊吉祥物或米老鼠之類)的恐懼症這一條下。

而「恐怖的小丑」 在流行文化中經常出現,例如蝙蝠俠漫畫和電影中的小丑、知名的重金屬狂人Rob Zombie (羅伯殭屍)更拍了一系列恐怖電影,裡頭更充斥著恐怖小丑。有些名人更是小丑恐懼症患者,如強尼•戴普,他說到: 「由於小丑臉上用油彩畫的微笑,我不知道他們是感到幸福還是要咬我的臉。 」由此可見小丑深植於西方文化中。

小丑源自於酒神祭典的節慶精神,發揚民間笑文化的傳統,更在西方諷刺文學中身負重任,小丑原是古時歐洲宮廷的重要角色。國君治國壓力大,小丑便身負讓君王忘卻煩惱的重責大任。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殿前的威爾薩默斯,和亨利八世的女兒伊莉莎白一世身邊的塔爾頓,都是歐洲家喻戶曉的小丑。然而伴君如伴虎,小丑的職責雖只是取樂君王,但必須有過人的巧舌和機智,一旦失敗,要面對的不僅是恥辱,甚至是死亡。

小丑表演藝術已經存在數千年的歷史,約在西元前2500年的古埃及國第五朝代,已有小丑在宮廷內為法老王表演;而中國則在西元前1818年,亦有小丑表演的記載,小丑的文化在世界各地均有文件記載。

「丑」在中國戲曲中更是起源最早的一行,丑在戲曲團體中的地位也是最高的。 據說,演員進了後台,由丑先開面(化妝), 丑未開面,其他演員也無法動作, 皆證明對丑的尊重,相傳唐明皇在創設梨園時,每有演出,丑角常由唐明皇親自扮演,所以丑行的特權很多。(哺哺沒想到唐明皇竟如此多才多藝呀!)

對於小丑的原型可分為三類:小丑(Clown)、弄人(Joker)/弄臣(Jester)、傻瓜(Fool)。古代的弄臣 ( Jesters )大多數代表的是反對統治者,他們透過幽默、詼諧的演繹手法去影響政策。

恐怖小丑的由來

而美國人為何會害怕小丑呢?原來在1970年代,有個名為John Wayne Gacy的男子,平常在小朋友的生日派對內,打扮成小丑散播歡樂,更製作大量以小丑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在社區裡深受歡迎。實際上私底下他是一名連續殺人魔,一共殺死了至少33個從14歲至21歲不等的年輕男性/男童。

他以建築工作的承諾,引誘年輕受害者到他家,拘禁並性侵對方,大部分人最後都被繩子勒死,並埋在他家的供電管道。當他殺人時,更會出現「另一個他─Pogo the Clown」,大眾更為他冠上「小丑殺手」(Killer Clown)的代號,在當年保守的社會,更是嚇壞了一堆父母的超大條新聞,更讓散播歡樂的小丑蒙上一層邪惡的陰影。

大多數人長大後都能克服兒時的恐懼症,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大約有2%的成人會害怕小丑。當這些小丑恐懼症患者面對小丑時,他們會從骨子裡感到懼怕,並下意識想要逃離。他們不能確定小丑假面上的真實表情,而且會認為小丑會沒來由進行各種瘋狂行為。

對每個人來說都會有內心最深層的恐懼,而這裡提到的小丑恐懼症,也許可以理解為對「面具下」未知的恐懼,或更深層的則是小丑在嬉笑怒罵間道出所謂的「反叛思維」,是否是一般大眾最怕被揭露或批判的事實,當然這心靈的層面也許扯遠了!不過史蒂芬金叔叔的經典電影《it》是一定要去朝聖的啊!(哺哺絕對沒有打廣告的嫌疑)

如果讀者有想要追追追的議題,或心中困惑已久的網路謠言、正確知識辨別、奇風異俗大哉問,甚者想搜尋初戀情人(等以後追追追業務擴大,一定會加開此業務)都可以寫信至:billygirlhsu@nownews.com ,讓特派員地獄列車哺哺為您效勞,標題煩請打上「網路追追追─ XXX(你想追的議題)」。

參考連結:

BBC NEWS- Hospital clown images 'too scary'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