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遠劇評》隧道:穿越劇的驚喜新烹調

▲OCN繼《The Voice》之後推出的周末劇《隧道》,台灣觀眾可以在愛奇藝視頻網站收看,每周播出兩集。(圖/劇照,2017.04.17)
▲OCN繼《The Voice》之後推出的周末劇《隧道》,台灣觀眾可以在愛奇藝視頻網站收看,每周播出兩集。(圖/劇照,2017.04.17)

文/柯志遠

乖乖隆地咚!這真數不來到底是第幾次穿越了?韓國戲對「穿越」題材的樂此不疲,就好比好萊塢對「英雄片」的欲罷不能,怎麼也拍不膩拍不累。靠一枝香穿越、靠手機穿越、靠一張照片穿越…,穿越回去抓兇手、找真愛、穿越回去打醒青春期的自己…,這一次,OCN繼《The Voice》之後推出的周末劇《隧道》(台灣觀眾可以在愛奇藝視頻網站收看,每周播出兩集),是從一個廢棄的舊隧道裡往前穿越30年。但,妙就妙在,都已經是被供奉在殿堂的骨灰級戲哏,卻還是讓人像第一次看到,照樣後頸的汗毛直豎!照樣讓人手心一把汗,呼吸漏三拍!這種「鬼斧神工」,來自於導演在節奏掌握上能做到令人屏氣凝神,來自於編劇手法在結構上縝密得密不透風,這些,讓人根本深陷氛圍的tension當中,顧不得去注意到哪些段落是不是似曾相識?《隧道》沒有張赫、池晟這樣的A咖明星挑梁號召,卻以精彩絕倫的說故事技巧開啟了「懸疑劇」的另外一番風貌,成功將「神秘」元素與推理、犯罪、緝兇等本格派戲劇元素巧妙融合,微妙發酵出一新耳目的奇特魅力與張力,洋蔥般抽絲剝繭的情節推演帶出的是謎團包裹著謎團的峰迴路轉,再加上別具新意的卡斯組合,毫不「符號化」格外特質鮮明的角色設定,整齣戲真正做到了「出人意表,高潮迭起」,整體成績亮眼,在熟悉的劇型軫域中建構出自成一格的迷離世界,以及引人入勝的特殊觀影趣味。口碑刺激收視,原本稱不上來勢洶洶,卻從第二集開始已穩坐同時段戲劇冠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7年一開始,韓劇頻道上接連幾齣叫好叫座的懸疑推理劇《The Voice》、《被告人》、《耳語》、《隧道》,很有默契地接棒登場,掀起一股讓人不注意也難的「懸疑劇熱潮」。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作品,從創作到製作,各自展現了斐然的拍攝質量,以及旗幟屹立的具體區隔:《The Voice》塑造了一個屏幕上最具心理說服力的完全不知人性為何物的冷血殺人魔,以及「在聲音中,追緝蛛絲馬跡」的創意設計;《被告人》中將「雙胞胎」、「失憶」等戲哏運用得匪夷所思,令人歎為觀止;《耳語》中則添加了部份更易觸動婦女收視族群的「女性復仇」成分。在敘事結構上,《The Voice》在大主軸的解謎骨架上串接多個有著「線索」功能的橫支案件,《被告人》則是貫穿全局的善惡對壘時間軸上一波險似一波的劍拔弩張你死活,這些完全不復刻不撞號的敘事手法,讓觀眾不會有任何程度的「觀影疲勞」,不會有「看了開頭,就能聯想到結局」的換湯不換藥的「厭膩感」,也分別都締造了在觀眾心目中「年度必追劇」的明確地位。

《隧道》的戲劇組織方式則另具一層匠心,「穿越30年」是一個引子,怎樣回到過去?以及「緝捕真兇」這件事情在跨越30年的過去、現在所分別存在的謎團,不是「物理性」的直接裁切,而是「化學性」的個自衍生了不同的影響,以及受到影響而幽微糾結的不同的一群人,這種安排所「質變」出來的「懸念」與「張力」,已經脫離尋常推理戲有清晰邏輯可以推敲、尋覓的說故事套路,對於觀眾來說,有點像坐雲宵飛車的被拋起被擲下,頻繁的「出乎意料」(尤其自第六集以後,時間軸上兩個不同時間點的人衝擊性地面對面時),所帶來的震撼,不同於上述兩齣戲長線鋪陳的「讓人喘不過氣來」的無形壓力,而是兜頭當面的連串重拍撞擊,意外意外意外,why-why-why,轉折接二連三,既突兀又強大,特殊極了,過癮極了。

李宥英所飾演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永遠都是波瀾不驚面無表情的一張臉,是一個「原創性」無比強烈的人物設定(實在很少看到一齣戲的女一號從頭到尾臭著臉孔,但,「面癱」不是沒有心理層次,李宥英在極度封閉壓抑的肢體表情運用下所展露的極其耐人咀嚼的,暗潮洶湧的細膩演技,是本劇之所以值得一追的亮點之一),而這個總是可以從迥異於一般人的角度切入去洞穿犯罪者心態與思維的高智商角色,還間接地為這齣戲拉出了幾段可以分別成立但可看性頗高的獨立辦案事件,類似「名偵探柯南」的「休息站殺人事件」的封閉空間辦案,以及幻想症女子假冒身份的解謎辦案,這兩大段,跟「穿越30年緝兇」的主軸storyline沒有直接關聯,卻巧妙地以精準的篇幅跟原故事的發展氛圍織掇一氣,豐富化了戲劇性,也在這些小案件中益發突顯了三個主角人物的性格特色,更牽引出人物關係淡而有味的變化(看尹賢閔、李宥英兩個高冷到不食人間煙火的帥哥美女幾乎「不動聲色」地談戀愛,絕對是看電視時前所未有的新鮮經驗,十分特別,是一種很難歸類的浪漫)。

▲▼《隧道》又是一部燒腦劇,一堆未解的謎題等著崔振赫飾演的朴光浩解決。(圖/愛奇藝提供,2017.04.06)



三個主角在情感、性格等「內在層次」上的塑造成功是《隧道》之所以吸引人的關鍵因素之一,這二男一女三個人物在氣息、神韻上大相逕庭,在各自的心理背景上卻有著不言而喻的無形呼應:在火災中失去親人的女主角,因為謀殺案件而失去母親的男二號,以及穿越30年來到「完全相同,卻又全然陌生」的世界的男一號,看似毫無瓜葛截然不同,然而,這些「幽暗面」凝聚成揮之不去的孤獨,以及不為人知的無助,卻是同頻共振的。這樣的情境設計,鋪墊了角色與角色間貌似疏離又有著莫名其妙的「磁吸效應」的化學作用,也在情感面的戲劇氣氛中彌漫出一層很難形容的寂寞tone調(還有什麼比到了一個生於斯長於斯卻已經舉目無親的30年後的世界,更讓人覺得迷茫恐慌,更感到與世隔絕?)這也正是當30年前的晚輩(30年後,成了警局的隊長,男主角名義上的「長官」)一口喊出他的名字,那場街頭的相認,之所以分外教人動容的原因。在把故事講得痛快酣暢之餘,毫不偏廢在人物情感的深刻經營,這是《隧道》另一個值得細品的優點。

「男男CP」這種近幾年被極多觀眾(以女性觀眾為主,但橫跨諸多年齡段)視為「顯學」的,不成文的戲劇元素,綜合了「同志耽美擦邊球」、「不同款男神魅力比拚」…等等心照不宣的有趣至極的檯面下的火花,運用得高明的話,總能為一齣成功的作品創作出「話題無邊拓展」、「熱度持續延燒」的週邊副作用,《隧道》裡的崔振赫和尹賢閔,火爆衝動的熱血純爺們,搭配菁英光環亮到爆錶的冷面男神,這種火星撞地球的辦案組合,原就充滿視覺上的反差萌,在快節奏的緊張劇情中時不時蹦跳著帶點「動漫」筆觸的趣味,兩個男主角本色氣質和角色高度結合的結果,除了畫風的賞心悅目,也的確以一種「什麼都不必說,什麼都不必解釋」的情調,讓觀眾在看戲時多了些心領神會的遐想空間,無傷大雅,也頗堪玩味。

《隧道》裡的三位靈魂人物:崔振赫,就是《繼承者們》裡李敏鎬那個陰陽怪氣的大哥,尹賢閔,就是《Beautiful Mind》裡跟張赫同一個醫院的胸腔外科醫生,再加上代表作品更少知名度也更弱的女主角李宥英,三個嚴格來說都「不紅」的演員,卻在《隧道》裡有讓人「眼前一亮,過目難忘」的發揮,形象耀眼,「辨認度」突出,「存在感」分量飽和,固然是所謂「人保戲,戲保人」的機緣,但把對味的演員擺在最能發光發亮的位置上,這樣的「慧眼獨具」,何嘗不是一齣成功戲劇之所以成功的,專業與用心。

▲《隧道》接檔韓劇《VOICE》。(圖/愛奇藝提供,2017.03.24)

本文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紐約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碩士。涉足娛樂產業二十餘年:電影行銷、頻道經營、新聞採訪、唱片企畫、時尚發行,專業經歷遍及PEOPLE雜誌、春暉電影、滾石唱片、MOD、VOGUE、GQ等公司要職。出版《惡女阿楚》、《一個台客在紐約》等15本著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