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久病厭世 罹癌自殺風險頭兩年最高

▲台大研究發現,非久病厭世,癌症病人在剛被診斷的前兩年反而是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圖/記者陳鈞凱攝,2017.6.16)
▲台大研究發現,非久病厭世,癌症病人在剛被診斷的前兩年反而是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圖/記者陳鈞凱攝,2017.6.16)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不只「久病厭世」常造成癌症病人想不開,台大公衛學院今(16)日發表研究成果指出,分析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顯示,在剛被診斷的前兩年反而是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尤其是被告知罹癌的第一年,病人社會、心理或經濟壓力等衝擊最大,標準化死亡比是一般大眾的5.5倍,但健保實施後已明顯下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公衛學院與全國自殺防治中心、和信治癌中心、台大醫院等團隊,是利用全國癌症登記檔案資料庫進行研究,探討台灣自全民健保實施前後,癌症病人自殺風險變化的情形。

研究顯示,在1985年至2009年期間,癌症病人整體而言自殺的風險約是一般大眾的2.5倍;其中又以男性、年紀大於65歲的病人,以及癌症預後較差的癌症病人,自殺身亡標準化死亡比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癌症種類而言,頭頸癌、食道癌與肺癌的病人有相對較高的自殺標準化死亡比。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身心科醫師林帛賢說,因為這幾類癌症病人即使活下來了,可能仍得面對較痛苦的治療過程、術後顏面部缺陷、呼吸或吃東西都困難等身心受苦的壓力。

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心身醫學科主任廖士程表示,不同於一般人印象中,癌症病人不僅可能會有久病厭世想法,在剛被診斷的前兩年反而是自殺風險最高的時候。

健保則有助癌症病人安心,廖士程說,在1995年全民健保開辦後,癌症一開始被診斷後前兩年,整體病人自殺風險下降了2成,其中女性癌症病人自殺風險降低了3成,45歲以下的癌症病人的自殺風險更是大幅減少6成,暗示了經濟負擔因健保制度而減輕,進而讓病人心理壓力降低。

林帛賢說,國外過去研究指出,癌症病人在初診斷之後不只自殺風險飆高,包括心臟病、中風機率等風險也增加,全與癌症病人的情緒、壓力有直接關係;在台灣,統計也發現有6成自殺癌症病人發生在出院後一個月,林帛賢說,這提供了醫護人員掌握主動出擊的時機。

【 NOWnews 今日新聞 】 提醒您: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透過守門123步驟-1

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