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成效初見 台灣的未來在哪裡?

一帶一路計畫透過絲綢之路鐵道運輸打通歐亞交通樞紐,其中義新歐鐵路為全球最長的貨運列車路線。(圖/翻攝自一帶一路 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一書)
一帶一路計畫透過絲綢之路鐵道運輸打通歐亞交通樞紐,其中義新歐鐵路為全球最長的貨運列車路線。(圖/翻攝自一帶一路 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一書)

記者陳家蕙/台北報導

大陸主導的「一帶一路」指的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海上絲綢之路」,分別從陸路以及海陸串起歐亞甚至非洲經濟與貿易整合,被視為中國大陸掌握全球政經話語權的重要基石。大陸作者馮並撰寫的「一帶一路 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中提出,已有 65 個國家響應一帶一路計畫,占全球 4 成經濟總量,台灣已無迴避空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3年9月,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度提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 10月再拋出籌設「亞投行」以及共建「 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為「一帶一路」,是大陸首次提出的重大全球經濟發展戰略。

高寶出版的「一帶一路 全球發展的中國邏輯」一書中提出,目前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上,至少有 8 個路線火車往來於大陸與歐洲間,其中,「義新歐」由大陸著名小商品市場義烏通往西班牙馬德里,全程一萬三千公里,行駛時間長達 21 天,穿越大陸西部與哈薩克、俄羅斯,駛向歐洲大陸最西端,是世界上貨運列車行駛最長的距離。

透過絲綢之路經濟帶上奔馳的火車,貨物運送時間比海陸快一倍,運費是空運的一半,設施通聯不斷推進與規畫,加上亞投行的成功籌備以及絲路基金迅速建立,都為一帶一路發展帶來新的力量。眼見全球已有 65 個國家響應,影響 44 億人口,占全球 4 成經濟總量。書中形容,一帶一路的影響力已跨越歐亞,輻射非洲。

至於台灣,政黨輪替後兩岸關係急凍,遭亞投行排拒在外,一帶一路商機也看得到吃不到,如今再面對美國總統川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美國並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TPP ),台灣在區域經濟整合的合縱連橫下落得兩頭空。同時,一帶一路中的「西南新絲路」,讓大陸與東協十國關係更緊密,蔡英文總統推動的新南向政策顯得更加尷尬。如同本書提出的疑問,台灣或許還能迴避「一個中國」的尖銳,但面對一帶一路戰略初見成效,還有多少空間可以「繞陸」而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