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大陸/80年代的老北京美食回憶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
80年代的黑白電視機。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80年代,對於老北京來說是一種記憶,更是一種情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0年代對於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那時候,能買到一台黑白電視機可是非常值得誇耀的!

80年代,家裡頭有冰箱電視洗衣機的,不是土豪也是萬元(以人民幣計算,以下同)戶了吧!





80年代的冰箱洗衣機。

80年代,有改革春風吹來的蛤蟆鏡和喇叭褲。



80年代的的潮流

有看起來雖然笨重,但相當於現在一輛幾十萬元轎車價格的摩托車!



80年代的摩托車。

但對於出生在80年代的人來說,這是一份多姿多彩的童年記憶。



80年代的童年。

這份記憶忽遠忽近,有時候藏在家中布上微塵的相冊裡,有時候藏在一首歌中……。



80年代的記憶。

不過最能催生我們記憶深處畫面的,要數我們的味蕾。你可能不會想到,你的舌頭會帶你時光穿梭,重返80年代的北京。

糖油餅

油餅兒在老北京早點中算是最普通的一種了,但這多加了糖的油餅兒,在孩子眼裡竟是那麼的美味,只要家裡大人買了油餅兒回來,都會偷偷張望看看那黃色的油餅上面是不是多了一層深色的『糖面兒』,如果看到了,那興奮的,知道這準是給自己買的!



炸糕

如今說吃油多不健康,所以吃起這炸糕都會悠著點兒。但是在過去,一早上也能吃上這外酥裡嫩的炸糕可算是解饞,這炸的金黃酥透,咬一口後,黃白黑三色分明,黃的是炸焦黃的外皮;白的是糯米的皮料,有嚼頭,又不黏牙;黑的就是甜甜的豆沙餡。如今,咱一兩個月能吃上一次都不容易了!打包回家怎麼也比不上現炸出來的香了。



門丁肉餅

大小薄厚均勻,裡外刷油,從而使烙熟的肉餅外表近深黃色且酥軟,吃在嘴裡油香爽口。小孩們就盯著這口兒,盼望著天天都能吃上一塊肉餅。





大懶龍

對於咱老北京的孩子來說,懶龍,是我們兒是最美好的回憶。不管是從幼稚園還是小學,學校裡只要有懶龍,大家都非常開心,拿著銀色長長的飯盒,來到食堂,打上一碗小米粥,兩塊懶龍,吃得美美的。



餛鈍

雖然小時候吃的餛飩肉不多,但是那個湯真的是一級棒的好吃,以後再也沒吃過那麼香那麼好吃的餛飩了。



炸咯吱

每到頭過年的前幾天,老人們就開始做這道咯吱盒。過了大年初一,就該各家串門,來的人多了,臨時準備菜就顯得忙不過來。而且以前那一到過年基本賣菜的也回家了,買的菜又不好保鮮,所以做成咯吱盒,一來人串門就拿出幾塊炸完就可以上桌了。



炸灌腸

原來小時候老北京家家戶戶都會經常給孩子們炸灌腸吃。外焦裡糯的炸灌腸,就著蒜汁整口填進嘴巴,吃法也相當豪放!



燒賣

80年代時,都一處的燒賣就已經做的非常地道了。很多人都慕名而去,家庭條件好的,隔三差五會去吃一次。



疙瘩湯

童年生活中那碗最重要的記憶,是屬於疙瘩湯的,喝起來很香、很濃、很黏、很稠,就是這樣的味道,陪伴了我們一整個童年!





點心匣子

點心匣子,是北京人過年必備的年貨,一是走親訪友提著點心匣子,二是過年放假都起得晚,早起從點心匣子取塊點心吃了,權當早點墊墊肚,中午再吃正餐。過年時走親訪友串門,手裡必須拎著的東西。對於點心匣子裡美味的記憶,還猶如新的一般,仿佛發生在昨天一樣。



糖瓜兒

小時候的零食還有一種叫做糖瓜兒,形狀類似於瓜,有著濃鬱的芝麻的味道,有些人家是只有過年才能吃到的,那時候吃一口別提有多香了!



烤白薯

80年代老北京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吃上塊烤白薯了,烤白薯的爐子是用油桶改裝的。烤白薯不僅僅是80年代的食物,也是現在的街頭小吃。



果子乾

到親友家做客,提上兩罐也是好禮,必受歡迎。當年的東安市場北門進去第二攤位就是,冬天冰糖葫蘆,夏天果子乾,都很有名。



凍柿子

吃凍柿子的時候要先咬一個小洞,慢慢的吸出冰涼的漿汁,再吃香脆的軟核。這時候就嚐到天下之美味,好像吃冰棒一樣,又像吃冰沙,真是奇妙極了,想您看到此處,也會垂涎三尺,可惜台灣地處亞熱帶,無福享用。



自來紅自來白

記憶中,那時只有到了中秋才能買到月餅,而且只有自來紅、自來白。這種月餅的餡兒很單一只有一種,就是混到一起的白糖、冰糖渣、果仁、青紅絲,而且有半邊空殼,吃起來有些硬,而這也成了只屬於北京孩子的童年記憶。



如今,很多年過去了,我們也都長大了,但仍不能忘記的還是小時候的美食;小時候的味道;小時候的感覺。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