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委會新社原蔗苗養成所 見證二戰歷史及建築工法

農委會新社大南種苗改良繁殖場的「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經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圖/台中市政府文化資產處提供)
農委會新社大南種苗改良繁殖場的「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經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圖/台中市政府文化資產處提供)

記者黃玿琮/台中報導

農委會新社大南種苗改良繁殖場,舊辦公大樓前的「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經台中市文化資產處今年6月公告,登錄為歷史建築,增添新社區一處景點;市府文資處表示,目前種苗場將該處建物做為陳列館等用途,未來也由種苗場決定如何運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白冷圳於2016年3月公告為文化景觀,有多處歷史建築,包括白冷圳入水口、抽藤坑倒虹吸管(2號)及矮山支線過水吊橋;「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為白冷圳文化景觀內第4處歷史建築,也是台中市公告登錄的第109處歷史建築。

文資處指出,「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位於大南里興中街、種苗場入口兩側,總面積為285.74平方公尺(約86坪),原蔗苗養成所建於1927年,構造精美;雖歷經1935年墩仔腳大地震及1999年的921大地震,格局型態仍保有原有風貌;陳列館則建於二次大戰後,屋齡超過50年,建築形式仿照原蔗苗養成所,兩棟建物均保持完好,見證二戰前後的歷史及建築工法。

文資處表示,日治時期,在「農業台灣、工業日本」目標下,積極發展台灣糖業,並於新社地區設立大南庄蔗苗養成所,致力於蔗作改革和品種改良,從民國2年到戰後,擔負甘蔗種苗繁殖、改良供應任務,後並逐漸趨向多樣化種苗生產。在白冷圳文化景觀審議過程中,審議委員建議,因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具有歷史意義及特色,可單獨指定為歷史建築,文資處依委員建議進行相關程序,而在今年6月公告「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為歷史建築。

台中市目前有白冷圳、后里馬場等兩處文化景觀區,另有古蹟和歷史建築。文資處表示,「新社原蔗苗養成所及陳列館」目前仍由種苗場持續使用,雖有部分修繕,但不影響其保存價值,未來將由種苗場決定如何運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