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推動校園社區化 林佳龍:共學、共參、共好社會

市府教育局規劃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讓學校兼顧幼托、學習、樂活、空間分享等多元功能(圖/柳榮俊攝 , 2017.7.31)
市府教育局規劃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讓學校兼顧幼托、學習、樂活、空間分享等多元功能(圖/柳榮俊攝 , 2017.7.31)

記者柳榮俊/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今(31)日召開市政會議,市府教育局規劃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讓學校兼顧幼托、學習、樂活、空間分享等多元功能,也響應中央前瞻計畫中的「城鄉建設」理念。市長林佳龍表示,少子化後,部分校園空間閒置,需活化利用,而人口高齡化後,托老服務空間需求增加,透過校園社區化,將一次解決兩個問題,打造有溫度的社區,推動共學、共參、共好的社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市政會議上,由教育局長彭富源進行「台中市校園社區化改造規劃」專案報告,說明市府如何透過活化學校既有空間及設施,擴大服務範圍及對象,增進公共財使用效益。

彭富源表示,受少子化影響,學校餘裕空間增加,加上人口高齡化,社區服務場域需求大,市長林佳龍上任後,積極推動校園開放,提供民眾休閒活動、終身學習場域的空間,為讓學校的功能更加多元,同時呼應中央前瞻計畫,教育局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以利校園兼顧幼托、學習、樂活、空間分享等功能。

其中,「幼托」包括善用學校閒置空間或土地改造,推動非營利幼兒園、設置托嬰服務空間。其中,在非營利幼兒園部分,配合行政院前瞻計畫,利用學校空餘建地或老舊校舍拆除的新建空間,規劃設置11處幼非營利幼兒園,共招收1496名孩子,目標讓公共化教保服務據點數達到4成,減輕家庭育兒支出。

「學習」部分,教育局規劃社區資訊站,預計於30間學校,設置電腦或行動載具,提供社區民眾上網,並購置3D列印機,開設研習課程,提升社區民眾資訊素養。此外,也將設置學校社區共讀站、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讓學校成為社區民眾終身學習的場域。

「樂活」部分則規劃設置體育休閒站,包括整建學校跑道、風雨操場、建置樂活運動站,滿足師生及社區民眾運動休閒需求。另也將補助學校規劃高中職青少年育樂中心、身障運動館 。

「空間共享」則以學校現有活動中心調整空間設計或新建多功能活動中心,共構型式結合圖書館、視聽、終身學習空間等,提供社區終身學習或藝文活動、休憩及學習使用。此外,也活化運用部分學校空間,闢建地下停車場,解決民眾停車不足問題,提高參與學校活動的意願。

林佳龍表示,校園功能社區化,提供共學、托嬰等多元服務,是中央前瞻「城鄉建設」的重要一環;透過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將有助於讓公共服務社區化、在地化,一次解決少子化後校園空間閒置問題,以及高齡化後的托老服務空間需求。

林佳龍指出,「打造有溫度的社區,推動共學、共參、共好的社會」,隨著都市現代化,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過去疏離,社區逐漸失去傳統的關懷分享功能,期盼透過跨局處、跨地方中央、跨政府民間的力量,讓校園社區化、社區校園化,提供以社區為基礎的支持系統,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也說,教育局的專案報告,進一步修改後將提送中央,建議中央將台中規劃為校園社區化改造的示範區,並將政策推廣至全國。

副市長林依瑩建議,教育局推動11處非營利幼兒園的同時,也可同步在這些校園設置托嬰空間,兼顧托育與托嬰功能;此外,她也建議教育局推動校園社區化改造時,一併推出完善的配套措施,包括考量提升志工人力或建置專職人力等,落實各項校園社區服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