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癡人邵椋揚「油滴天目展」 即日起文化局展覽

天目癡人邵椋揚「油滴天目展」即日起在新竹縣文化局展出。(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04)
天目癡人邵椋揚「油滴天目展」即日起在新竹縣文化局展出。(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04)

記者常似虎/竹縣報導

藝術家邵椋揚老師「油滴天目展」,自即日起至8/20日止在文化局美術館B1-B2展區展出,今(4)日舉行開幕記者會,文化局局長張宜真代表縣長邱鏡淳歡迎民眾踴躍前往參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目是指源於中國宋朝的一種茶碗。(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04)

文化局表示,邵椋揚老師1953年生於台北縣,是臺灣頂尖「天目」陶藝大師,專研宋代天目釉技法30餘年,張局長表示「承古藝新」展出邵椋揚七大品類的天目菁華,有傳承宋朝的鬥茶碗,也有尺寸大、難度高的花器創作,樸黑清雅的作品內蘊奇幻的瑰麗色彩,黚黑釉體閃爍的晶光宛若浩浩蒼穹的滿天星星。這場仲夏盛宴,是邵椋揚創作理念「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的驚豔呈現,也是愛茶愛陶朋友欣賞天目藝術的稀珍饗宴。

邵椋揚老師有「天目癡人」的雅稱,作品受國立歷史博物館典藏,本次共計展出60餘件作品;天目是指茶碗,是源於中國宋朝的一種茶碗,宋朝時期日本僧人至中國求法,尤其浙江臨安縣境的天目山內寺院林立,許多日本僧人來此修行。

「承古藝新」展出邵椋揚七大品類的天目菁華。(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04)

天目山分東西兩支,高聳雄峙,相傳在兩巔峰上各有一池,左右張望,故稱天目。日本僧人歸國時帶回寺院內學習到的茶禮、茶儀和茶器,因其攜回的黑釉茶碗是從天目山中的寺院帶出,故將帶回的茶碗稱為天目碗。

現代天目碗工藝創作家邵椋揚,投注天目釉藝三十載,在奧妙多變的鐵釉結晶領域苦心鑽研,形塑獨具氣韻的「邵椋揚天目美學」;以作品呈現的紋路做區分,其創作有鷓鴣天目、油滴天目、兔毫天目、蟹眼天目、曜變天目、木葉天目、玳瑁天目七大品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