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尋傳統老味道 「阿婆的粄」特展

新竹縣舉辦「阿婆的粄」特展,呈現傳統老味道以及生命故事。(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16)
新竹縣舉辦「阿婆的粄」特展,呈現傳統老味道以及生命故事。(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16)

記者常似虎/竹縣報導

「看見客家-阿婆的粄」自19日至31日每周三至周日下午1至5點,於新竹縣臺三線駐地工作站展出影像與文物,邀請到台三線上關西鎮、橫山鄉、竹東鎮八位,作粄經驗超過50年以上的客庄阿婆,分享作粄的生命歷程,歡迎各界朋友齊來感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竹縣縣長邱鏡淳表示,客家人順應節氣物產,在不同的節慶,利用在來米、蓬萊米、糯米做出各種風味的粄。粄也是客家人為外出勞動的家人所準備的最佳點心。

「阿婆的粄」特展,呈現傳統老味道以及生命故事。(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16)

在關西市場、70歲的紅粄阿婆蔡葉純妹,為了籌措孩子的學費開始賣粄,每天赤腳從家裡把一床一床重達40斤的粄,來回搬送至市場。因為長時間徒手搬籠床,對腰椎造成很大的傷害,現在平常活動都要帶著護腰。初期賣粄生性害羞不敢叫賣,久而久之膽量才訓練出來,「做粄真的好辛苦、如果可以再選一次,我不要做粄了」。

關西傳福行漉湯匙阿婆古秀勤,小時候只要逢年過節就會全家總動員一起做粄,在18歲前甚至都用石磨磨米!也和姐妹們挑著粄帕到河邊清洗。民國57年,姊姊看到中壢有人在賣粄圓,回來便建議媽媽可以在市場賣粄圓,古家成為關西第一個做粄賣的人家,秉持著媽媽「做人要老實,不要佔人便宜」的家訓,賣給客人的粄都是用紮紮實實的原料,不添加防腐劑,讓自己和客人都能吃得安心。

「粄」是客家人為外出勞動的家人所準備的最佳點心。(圖/新竹縣政府提供 , 2017.08.16)

此外,太和宮菜頭粄杜義妹、橫山鄉新庄子菜包張黃大妹、橫山國小水粄范丹純、田寮粄圓林秋凡、竹東鎮公賣局前假柿粄官姜月蟾、中央市場米篩目阿公阿婆徐榮岳、蔡甜妹,每位都有獨特的人生故事。

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客家婦女早期受傳統的社會規範束縛,除了負擔家裡大大小小的工作外,同時也必須在田裡從事大量的勞動工作,做個「家頭教尾」、「灶頭鍋尾」、「針頭線尾」、「田頭地尾」的標準典型客家好媳婦;透過「阿婆的粄」展覽,讓大家認識順應自然節氣的各式粄食文化外,同時希望大家看到客家人的堅韌精神。

19日下午2點半展覽茶會,阿婆們將會帶大家走逛展覽,分享作粄的種種經驗,並安排水粄體驗,26日舉辦「作粄接力賽」帶領民眾認識作粄流程,體驗客家作粄阿婆的辛苦與可貴,詳情請至新竹縣文化局臉書粉絲專頁「竹縣go藝思」(www.facebook.com/hchcc.gov) 查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