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為《最好的選擇》把脈 評當今電視圈問題

▲國軍形象劇《最好的選擇》劇照。(圖/靖天電視提供)
▲國軍形象劇《最好的選擇》劇照。(圖/靖天電視提供)

文/高逢

猶抱琵琶半遮面、千呼萬喚始出來,由國防部出資,靖天影視製拍的國防形象劇「最好的選擇」經過艱難多舛的持續辛苦作業終於殺青,在熱烈的首映禮後,安排MOD等多頻道平台播出,當然亦如預期,評價兩極,尤其是前兩日的收視率,有如雲霄飛車上下起伏,令人目眩神驚,還好近來趨於平穩並力爭上游中,不過根據TA 回應,本劇受到婦女族群大力支持,但年輕閱聽眾,因以「太陽的後裔」為比較,收視略低,並多有批評和建言。期待製作單位能海納百川,博採眾議,在可能範圍內,儘量調整充實尚未播出之劇情內容,以盡全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劇肩負國防形象宣導之責,又要滿足閱聽眾的期待,性質本就特殊。又因韓劇「太陽的後裔」表現非凡,不但可對比本劇任何成果,又像照妖鏡般,照出我國電視劇製播的諸多問題,我們與其在此苛責有關製作部門,不如集思廣益一同探討原因,藉由本劇把脈,解讀國內當今電視劇的根本問題。

一、讓電視劇回歸電視專業製作

電視劇製作和電影製拍是應有區隔的,「最好的選擇」劇全長16集,每集若以60分計算,應是960分鐘,一部電影約90分鐘,那「最」劇等於拍了10部以上的電影,每集只有80萬元上下的製作費,雖有軍方龐大資源投入,但也難達太劇的電視電影水平,所以只是電視劇預算規模,但卻以單機外拍電影手法攝製,是採用了最困難的方式。電視劇原應以棚內內搭多機拍攝,外景是劇情需要輔拍為主,取其戲劇內容的精緻對白、動人感情、同理共鳴、特寫近鏡,連續表演為呈現露出主體,和電影是不盡相同的。

讓電視劇回歸電視,電視到底是小銀幕,使用攝影棚內搭立體主景和小部分外景配合,編導必須注意預算控制並加強內容製作,無須追求電影大場面和視野格局,結合傳統與新興科技以活化的背景,吸引年輕社群TA的思維需求,豐富電視劇的內容格局和精彩的演技視野,也許能製播出一些雅俗共賞的新台灣電視劇,重現當年電視劇王國的盛況。

二、數位內容科技匯流,編導藝人要一起進步,互聯網時代來臨,各類產業必須跟著新科技進步,國內電視劇製作也無法置身事外。但台灣電視節目最大的問題是常常東施效顰、生吞活剝、不明究裡,只學表象。多年來國內流行偶像劇,但偶劇的特色到底是甚麼?它是如何沿革形成的,很少人去探究,這種原本是探討都會情境、趨勢流行、俊美青年男女的現代愛情故事劇,是有別其他戲劇的類型,如果硬要把它與國防形象劇結合,或國防形象劇採用偶像劇風格來呈現,難度高,也是本質上極大的冒險。因為在主軸不同,行銷宣導政策迴異,目標觀眾群分散的情況下,沒有那麼容易製拍的,國防形象劇顧名思義是以國軍形象為主軸的電視劇,主線應包含效忠國家,從軍為榮,講求堅忍、服從的特質和偶像劇後現代式的追求自我、自由、青春,在時尚流行的都會區中生活、生存,兩者相差十萬八千里,又如何能勉強結合在一起呢?有人說這就是衝突性蒙太奇,那就是更高理想呈現了。

而本劇讓觀眾詬病最多除劇情外,其次是藝人演出。如果大家要拿韓劇兩位主角來比較,的確是苛責了我們的藝人。在現代台灣只要被人拱抬,各行業的年輕帥哥美女都可能一夕而紅成為藝人,當然,他們各有專業又有俊美外型,受人注目是無可厚非的。這些半路出家的藝人,如是一般戲劇表像演出尚可應付,但常常在被拱上主角後,才發現基本演藝的內涵造詣不足。周子渝在韓國能紅回台灣,其背後要經過多少的專業訓練,吃多少苦才能達成,國內早期的電視戲劇演員藝人,大多來自軍中藝工隊、老三台演員訓練班、在地野台或是國劇和歌仔戲的戲班訓練出來的硬裡子演員,是經過淬煉的。

今台灣的藝人或許有訓練和歷練,但缺少的是嚴格的淬煉,我相信「最」劇演員應有到軍中培訓,但是表象學習又受到時間、空間的約束,真能實際體驗特勤辛苦煎熬的演出嗎?如此表演怎能滿足現代閱聽眾的胃口呢 ?訓練和淬煉到底不同,演員需經過淬煉才能成大器,否則只重成名、高酬、大牌、擺譜,而不追求自我內涵的進步,我們期待演員想演出好戲也難,國內年輕將接班的演藝人員要加油了。

三、二導瓜分制

「最」劇編導,在有限資源和短時間內,要完成一部閱聽眾激賞的國防形象偶像劇,或類電影的電視劇集,只有設法如期完工的份,苛求他們於事無補。導演、編劇也都稱自己已經盡全力,我們肯定他們的辛勞,但編導團隊的前置準備和軍事知識的專業素養如何? 是不是有充裕時間,像電影等級般安排,給他們準備充實體驗,使他們幾位能規畫拍出一部很好看的國防形象劇?值得商討。尤其是,國防形象劇是否應有專業導演群和編劇群,各自拍自己擅長的部分,編寫自己知道的劇情內容。台灣演藝圈近年來最大的問題是不尊重專業,因陋就簡,也許因為一部校園或在地賀歲嬉鬧劇成名,就好像所有的劇情都可拍了,寫了一、二本團隊得獎劇本,就如同會寫所有劇本了,這是我們一些優秀編導的迷思,李安、侯孝賢等導演十年磨一劍,是有其道理的。

因此,現代的電視劇編導要在少量經費、時間控制內,完成大量的類電影拍攝電視劇節目,其精彩可看度,結果是可預知。

國內的電視界,早期有所謂二導瓜分制,即聘請資深的電影導演或藝人擔任戲劇指導協助排戲,讓新銳導播觀看排練後,分鏡執行錄製以相輔相成,曾拍出眾多膾炙人口的連續劇作品,並且培養出許多資深專業的戲劇導播,但有些戲劇指導難忘電影格局和視野,也不願長期寄居電視籬下完成創作,就嘗試以少量電視預算或結合外製外包方式自製,開創單機外拍的電視劇,採取精簡預算,電影手法單機速拍,事後剪輯成電視劇,如此方式逐漸失去棚內製拍電視劇的特色,雖然省了棚租搭景費,但也需櫛風沐雨,花費大量時間、經費在外景的陳設、收音、燈光上,有時難免因陋就簡,成品水準參差不齊,更難比較有數十倍高額製作費、多元精心細膩製播的韓劇了。近年來國內優質的戲劇電視導播,不是去了大陸,就是淪為電視台取鏡員,只能錄製談話性或綜藝歌唱節目,台灣的電視劇脫離媒體平台本質,逐漸式微,又豈止是預算問題而已。

四、困境的堅持,國防部和靖天的勇氣值得喝采

台灣廣告市場不如大陸、日、韓。目前又逢網路影音平台多元激烈競爭,傳統製作環境正在革新蛻變,不論頻道或私人公司,都和國防部與靖天面臨相同的問題與困境。明眼人如國防部主辦人員和靖天負責人陸醒華、樂希德,他們資深又有豐富的經驗,當然知道這樣的成本與時間下,要做出一檔類似「太陽的後裔」的類電影電視劇,實在不可能。他們懂編導,也預知發生情況,在經費預算捉襟見肘,行銷的規畫安排和行政資源調度困難,平台多元經營推展,收視與批評壓力下,諸多繁雜事物都須面對解決完成。仍能熱情堅持踏出這一步,事實上我們受眾,應給予支持與掌聲的。提升台灣電視劇製作,不是那個部門或是某個單位的工作而已,應該是國家社會全民的責任,近年文化部雖有有電視節目輔導金的政策挹助,但是在執行配套上仍有很多的缺失,從心態思維、評委選擇、執行推動的方式上都有極大的待改進空間。政府的善意,國民的納稅錢,如果流於表象的消化預算與應付,而無法落實有感於台灣電視劇從業人員,當然會招致政府政策無感的批評。目前我們影視行業衰退的真正原因是,讓一群沒有正確方向感的經營管理者在經營管理, 面對這樣局勢(劣勢),說出事實真相也許是唯一的導正力量。

走向未來,我們衷心的期待,像這次的國防形象劇,如能整合更多的政府部門或民間的人才與資源來投注,發揮整體的力量,才是正途。

台灣的電視劇製作群,常慨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但對於一間成功的餐廳,主廚所端出來的菜單菜色,主要是客人品嘗手藝後,說出來的批評和建議,可能就是那間餐廳「最好的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