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極限挑戰〉MIT「地表最強創業課程」啟動台灣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2017 年 9 月 15 日,從全球上千位報名的創業家海選出來的近 50 位精英齊聚新竹北埔,分組上台以英文報告在 6 天 5 夜裡絞盡腦汁思考出來的創業計畫,這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與台灣好食好事基金會合辦、國際創業極限挑戰營(Bootcamp)最終成果發表。同時也為台灣的新創圈創下四個「第一」紀錄:MIT Bootcamp 第一次來台舉辦、第一次以食農為主題、第一次有 11 位台灣年輕創業家獲選,以及第一次由國內 NGO 主導打造國際創新潮流接軌的平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農產業新創爆炸力十足
MIT 在科技的創新與創業實力向來稱傲全球,根據統計,畢業校友已在全球創辦超過 3 萬家企業,年產值高達 2 兆美元,相當於全球第八大經濟體 GDP 規模。MIT Bootcamp 則是將原本需時兩、三年的創業課程濃縮成 6 天 5 夜的密集訓練,並由 MIT 專業師資親自授課,常被喻為「地表最強的創業課程」。

引進極限挑戰營的幕後推手、好食好事基金會董事長陳宏裕表示,這也是 MIT Bootcamp 首度以「食農」為主題。「台灣在這方面有人才、也有非常好的食物食材,但我們需要跳脫出過去的思維,」他說,台灣農業一直停留在靠天吃飯的侷限中,而 MIT 國際化的創新創業思維,將可為台灣產業帶來極大翻轉,建立與全球接軌的新標竿。

「MIT 也很自豪能夠切入這樣的主題,」好食好事執行長邱子權指出,由於科技快速發展的影響,各種產業生態都被徹底翻轉,而「食」與「農」這個尚未被觸及的領域,已成為最受關注的處女地,因此在討論主題的過程中,MIT 也相當認同以此做為切入點。以美國新創企業 Blue apron 為例,一家以線上販售新鮮食材搭配菜單遞送到府的新創公司,在短短五年的時間,年營業額即逼近 8 億美元。他強調:「食與農是不受景氣影響的剛性需求,影響力絕對不遜於資訊產業。」

台灣年輕創業精英表現傑出
本次挑戰營共有上千人報名,經過 MIT 的嚴格篩選,選出來自 17 國、近 50 位精英,其中來自台灣的學員共有 11 位,創下歷來最高紀錄。邱子權說,這 11 位都很年輕,其中年紀最小的只有 23 歲,才剛服完外交替代役;還有一位 24 歲學員,已經創業一年,希望更完整學習創業思維與具體做法。「英文好是基本條件,」邱子權說,學員必須先修完 MIT 的線上開放課程,確定能掌握重要概念與知識後,才能參加緊湊如魔鬼訓練般的極限營,「我從這幾位學員身上,看到台灣的未來!」

建立創業國際夥伴關係
將 MIT Bootcamp 導入台灣的好食好事基金會,從成立以來便積極推動食農新創,「我們要打造接軌國際食農新創人才的平台,」陳宏裕期望藉由 MIT 完整的創業定義與模式,能帶動台灣食農產業的徹底翻轉。

在這樣的理念推動下,好食好事從年初就與媒體合作系列電視節目,深入報導台灣食農創業的在地故事。5 月時並舉辦二天一夜的 Mini BootCamp,讓近 200 位台灣創業者進行台灣區挑戰營;8 月 2 日及 3 日,則導入 MIT Professional Education 專業提升教育課程,邀請 MIT 開放學習 (open learning) 副校長桑傑 ‧ 薩爾瑪 (Prof. Sanjay E. Sarma) 來台親自講授「翻轉式創新 (Radical Innovation)」,與 65 位台灣食農領域產官學界意見領袖,共同研討台灣未來食農創新機會。

邱子權深入說明,這次的創業極限挑戰營並不是「一次活動」,而是創造平台的第一步。他分析,在新創生態系中有不同角色,包括技術提供、資訊溝通以及育成加速器等,「好食好事鎖定的,是導入科技的非典型食農創業者,不只做為加速器,也協助建立國際夥伴關係。」透過有計畫、有步驟的策略,促進下個世代新食農的出現。

延伸閱讀
MIT 聯手好食好事 海選食農新星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