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退休 台積電雙首長 先扛殺價壓力

▲2068期《時報周刊》
▲2068期《時報周刊》

記者楊明賢/台北報導

高齡86歲的張忠謀終於要卸下台積電董事長職務,宣布將在明年6月的股東會後正式退休,不再擔任台積電任何職務,同時也為台積電在公司治理上譜寫新紀元,以平行領導的雙首長制為台積電創造出新的領導統御模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張忠謀1931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由於戰亂因素,年少時的他遷居多次,1949年赴美求學,拿到麻省理工學院碩士學位,在半導體產業起步不久的1955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正式展開他的半導體生涯。

1958年,張忠謀進入德州儀器(德儀),在德儀服務了25年之久,最高職位為總公司集團副總裁,這段經歷是張忠謀的職場上最精華的歲月,也是半導體業的「大時代」。1985年他應當時的政務委員的李國鼎和工研院董事長徐賢修之邀,回台接掌工研院院長,並於1987年創辦台積電。

三大優勢甩開對手

台積電創新的晶圓代工經營模式,不僅改變全球半導體業供應鏈結構,走向專業垂直分工,促進IC設計業蓬勃發展,也奠定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的基礎。經過張忠謀30年的努力發展,台積電已掌握全球6成以上的晶圓代工業務,成了全球最大晶圓半導體公司。

台積電股票是在1994年掛牌上市,經過23年的交易,股票市值從748億元攀增至近5.72兆元,翻了76.3倍,不僅穩居台股權值王,也躍升為全球半導體巨擘。台積電賺錢更是一把罩,年年賺錢、配股配息,股價表現也沒讓人失望,若投資人從上市抱到現在,投報率高達89.6倍,十分驚人。

張忠謀認為目前台積電還有三大優勢是競爭對手難以超越,一是技術維持領先地位,二是製造也維持領先地位,三是客戶對台積電的信任,每個部分都是經年累月下來,拉開與對手的差距。所以在張忠謀退休之後,台積電還是有能力持續再創經營奇蹟。

而且為了讓台積電繼續保有這股成長的動能,張忠謀設計出「雙首長制度」。其實,早在2013年11月張忠謀卸下執行長一職時,讓劉德音及魏哲家接下共同執行長,就已有雙首長制的雛型,而他們也表現得相當稱職,讓台積電在這幾年依然維持5~10%的成長表現。

所謂的雙首長制,是由劉德音擔任董事長領導董事會,他是公司最高代表,也是台積電最後決策把關者,是有實權的工作,他必須要熟悉一切外在環境,無論是政治、經濟、商場,也要熟悉公司內部的工作。

最後貢獻兩個太陽

魏哲家則出任「總裁」一職,任務是在公司董事會下,經營領導公司,在戰略上、戰術上或營運上,總裁會在董事會至高角度下,以上述角度去經營,整個公司都會對總裁報告。

這樣既分工又合作,卻看不到兩個太陽爭執的問題,張忠謀自豪地說:「是我留給台積電最後的貢獻!」

業界認為,台積電未來所有晶圓廠營運及技術研發、財務及人事等都向魏哲家報告,等於魏哲家手握兵權。但魏哲家決策需要符合董事會的指導方針;劉德音身為董事長,不僅是策略最後決定者,也是董事會主導者,所以兵符是握在劉德音手中。

由此來看,劉、魏兩人手中的權力都是一實一虛,若能充分合作,自會有互補作用;加上現任副董事長曾繁城仍會留任,可擔任看守內閣的角色,只要劉、魏兩人可以合作愉快,台積電的營運就可步上正向循環而持續壯大。

但張忠謀明年退休後,劉、魏兩人要如何扛起台積電這塊金招牌,全球半導體及科技大廠都在看,且實際的挑戰才要開始。業界分析,半導體大廠一旦啟動交棒,第一個挑戰就是大客戶殺價壓力會立即湧現。換言之,劉、魏兩人要如何抵抗來自蘋果、輝達(NVIDIA)等大客戶的降價要求,將是位子能否坐得穩、坐得好的關鍵。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最新出刊2068期《時報周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