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空上自然課 陽明大學量身打造數位課程

▲推動數位教育,將生醫領域相關的問題放入教學內容。(圖/資料照片)
▲推動數位教育,將生醫領域相關的問題放入教學內容。(圖/資料照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數位浪潮帶起醫學教育革新!想像未來科學教育不只是在教室盯著白紙黑字、在實驗室看著顯微鏡,而是可以透過虛擬實境(VR,Virtual Reality),到極圈和荒野來一場生態饗宴、招喚達文西穿越時空教學,亦或是把物理實驗搬上街頭表演。健康醫療數位化時代來臨,生醫產業結合資訊科技以及數據分析,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減緩疾病惡化甚至降低死亡風險,陽明大學特別為生醫科學學生量身訂作一系列資訊教育與基礎科學課程,藉此培養擁有數據思維與活用數位工具的跨領域生醫人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數位引進必須是全方位的,不僅要熟練運用數位工具,也要培養學生建立思考邏輯(Computational Mode of Thinking)。」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於《數位學習與科學教育研討會》上表示,未來數位在生醫的應用上將會更多元,臨床手術教學使用「VR老師」、基因解碼、AI輔助新藥開發等,掌握龐大數據資料的運用及解讀,未來才能和數位領域專長的夥伴溝通,不管是研究、臨床或產業運用,都會更適用。

陽明大學長久以來在生醫基礎研究領域與臨床醫療界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推動資訊與基礎科學教育的過程中也經歷一番變革。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巫坤品副教授表示,初期擬訂課程時,著重計算機概論,但隨後發現學生並不是那麼感興趣,甚至質疑資訊教育對於醫學大學的必要性。而教學者必須調適,思考如何設計一套讓學生接受,並與所學相關的課程內容。因此,陽明大學將某些科系的資訊科學列為8個必修學分,分成4學期,嘗試將理論面的思考模式建立與實作面的數據分析技術,搭配生醫領域相關的問題放入教學內容。

不只是資訊科學,陽明大學在「普通物理」課程的設計也別有用心。擁有豐富大一物理教學經驗、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羅俊民副教授表示,醫學院的學生普遍對於「普通物理」課程反感,認為它對將來的專業沒有幫助,不得不每年去檢視自己的授課大綱,是不是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他們專業和臨床上的需求。從物理在生物及醫學上的應用、考題設計到學期報告,無一不和醫學內容產生連結,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明顯感受到「普通物理」課程的成效。

▲ 陽明大學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巫坤品副教授、高閬仙副校長、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羅俊民副教授。(圖/資料照片)

「關於物理學,『計算對錯』只是一時的,但『正確的觀念』會跟著學生到各個領域,並且受用無窮。」羅俊民老師認為,陽明大學學生對於計算題游刃有餘,但不見得清楚每個知識概念,因此,他在課堂上不僅強調物理概念的重要性,在「普通物理實驗」更強調「由做中學」,讓學生們嘗試電路焊接、測量生理訊號等「實作」活動。「實作」不僅能夠使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這些經驗也會跟著他們一輩子,未來在他們各自的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深耕資訊教育多年的巫坤品老師也認為,不可能要求全數修課的學生都對這門課產生極高的興趣,資訊科學與邏輯思維,是提供他們另外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生醫科學的學生來說,希望資訊科學訓練可以培養他們跨領域思維,不只是可以和數位領域的人才對話,未來當工作或是研究遇到挑戰,也能夠在數據和資訊分析中找到解答。」巫坤品如此說。

陽明大學的「資訊敏感度」高,早在2000年初期就將「計算機概論」列為全校大學部的共同必修課,經過不斷改革,學生對於資訊教育的接受度才逐漸提高。陽明大學副校長高閬仙表示,教授除了研究之外,也一直在思考「未來人才需要具備的能力」,並以此為主軸,不斷調整、修正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教給學生的不只是單一領域的知識,而是能夠以一個主題為核心,並培養學生將數位、資訊、基礎科學作為解決問題的輔助工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