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台灣技能培訓 必須改變追上國際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國際 / NOWnews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康世人阿布達比20日專電)台灣今年參加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雖獲得4金1銀5銅和27優勝,但成績仍退步,專家們認為,台灣除設備和投資要跟上國際外,「唯有讀書高」的觀念也必須改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44屆國際技能競賽,台灣參加42個職類項目獲得4金、1銀、5銅和27個優勝獎,獲獎率高達88%,以台灣的人口及每年投入技職教育行列學生人數來看,這樣的成績已經難能可貴。

不過,和過去兩屆相比,獎牌的數量和團體的名次下滑,是不爭的事實。

雖然,這也與國際技能競賽今年有高達近1300名選手參賽,及各國加大投注資源培訓選手,還有大會變更規則,包括翻譯人員的場次以抽籤決定等方式,以及部分職類因台灣每年奪冠,引發部分國家裁判刻意打壓,都對台灣選手的成績造成影響。

但面對各國不斷加大技能訓練與技職人才的培育,擔任國際技能組織(WorldSkills)副會長的勞動部次長林三貴表示,各國進步,台灣也要跟著進步,訓練必須與國際接軌。

家具木工職類裁判長侯世光指出,台灣要能繼續在國際技能競賽發光,除要熟悉國際比賽規則變更,強化對操作大型工業用設備的能力外,應投入更多資源在培訓團隊與選手上。

侯世光以今年首度超越台灣,且一舉拿下團隊獎牌成績第一的中國大陸來比較,台灣給摘金選手的獎金是新台幣100萬元,但中國大陸是人民幣100萬元,相差約5倍;台灣在家具木工的培訓經費只有新台幣30萬元,大陸是10倍;因此,政府和企業等對培訓選手和培訓團隊,都要有更多的支持。

汽車技術職類裁判長李景峰認為,台灣選手要提升能力,也應與其他國家策略聯盟,強化彼此選手、裁判和培訓老師,透過友誼賽等方式,進行技術與經驗交流。

雖然獲得三連霸,但電子職類裁判長林淵翔指出,透過這兩年賽事經驗,台灣選手應盡量熟悉國際賽規則,國際賽規則近年變化很大,且和台灣內部比賽要求不太一樣,台灣應盡快修正並與國際接軌。

長年贊助銲接職類的中鋼焊材公司總經理莊士誠表示,更重要的是家長「唯有讀書高」的觀念要改變,現在愈來愈多技職學校偏重升學而不注重技術培養,導致人才流失,建議教育部對技職學校實際操作比例應有規範,否則將失去技職教育的意義。106102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