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30/回首來時路 專訪吳伯雄

▲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暢談30年前開放探親的歷史過程。(圖/記者戴祺修攝,2017.11.02)
▲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專訪,暢談30年前開放探親的歷史過程。(圖/記者戴祺修攝,2017.11.02)

記者戴祺修/台北報導

1987年10月15日,距離今天30年,前由故總統蔣經國定案,時任內政部長的吳伯雄宣布,台灣正式開放老兵回大陸故鄉探親,兩岸間也正式展開善意的互動與交流,《NOWnews今日新聞》特別訪問到吳伯雄,來回憶30年前那特別的一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於人道立場 開放老兵返鄉探親

當年故總統蔣中正答應過跟隨國民政府來台的老兵們,「帶你們來就會帶你們回去」,但是時間經過30多年,反攻大陸的願望越來越難達成,思鄉的老兵們組成「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希望政府能夠鬆綁政策,讓大家能夠返鄉探親,並展開一系列的陳情活動。

「當時台灣戒嚴狀態給國外很不好的印象」吳伯雄回憶說,身體健康已經亮起紅燈的蔣經國,持續推動一系列的改革方案,諸如開放黨禁、報禁等等,其中一項就是開放探親,而他身為內政部長,也配合研擬一系列法案,如人民團體法、國家安全法等等。

在開放探親的議題上,吳伯雄說,社會各界其實已有共識,藍綠之間也都有提案,蔣經國也下令要求要開放探親,但也交代警方要以柔性的方式對待陳情的老兵們,最後國民黨中常會在1987年10月14日通過,15日由他以內政部長的身分,召開中外記者會,正式宣布開放台灣民眾返鄉探親。

吳伯雄說,當時身為內政部長,他不敢居功稱自己制定決策,只能說是參與推動改革的過程,而蔣經國在做完一系列改革政策之後,在隔年(1988年)就因病過世,但是也因為蔣經國決心推動改革,才讓各項政策能夠一錘定音,開放探親的政策也在短短6個月間就能夠迅速通過。

開放探親兩岸有默契  

當時兩岸間對立氣氛仍濃厚,社會也憂心開放交流的政策會對國家安全造成影響。吳伯雄說,對於社會的疑慮,當時規定在中國大陸有三親等內血親、姻親或配偶的民眾,才准許登記赴陸,而公務人員、軍警憲等身分者,不在開放的行列之內。

吳伯雄說,當政府於15日宣布開放探親之後,對岸也迅速在16日宣布全面配合,兩岸之間對於開放探親的政策已經有默契,當時即便沒有海基、海協會等溝通組織,也仍有溝通的管道,所以才能夠順利推動探親政策。

千山萬水跋涉  只為見親人一面

吳伯雄表示,為了維持政府的「三不政策」,當時台灣是以紅十字會民間團體的身分來進行接洽,對岸則是以香港作為窗口,當時兩岸還沒有直航,要返鄉探親的民眾們必須要先從香港轉機赴陸,再搭其他交通工具返鄉,當年大陸經濟發展才剛起步,各項硬體設施還不發達,返鄉探親的台灣民眾要拎著大包小包的行李、家電、飾品等禮品,確實不太方便。

吳伯雄說,開放之後有許多民眾帶回對岸的特產送他,其中包含大陸特有的生髮水101,雖然作用不大,心意卻很令人感動,同時也有不少腦筋動得快的民眾,帶回大陸土產,做起了小生意,也算是另類的交流。

回顧兩岸交流30年  盼政府秉持人道與善意原則

「戰爭是殘忍而且愚昧的。」吳伯雄說,現在的年輕人可能無法了解和平的可貴,1960年代,當時他曾短暫到金門服役,雖然經距離823砲戰多年,但雙方偶爾仍會有零星宣傳性質砲彈射擊,水鬼事件也仍頻傳,所以他當時是住在碉堡內長達一個多月。

回顧過去兩岸關係的發展,吳伯雄表示,過去8年間,是兩岸關係最和緩、和平的一段時間,希望現在的政府也能秉持過去人道與善意的原則,積極兩岸關係,讓擴大兩岸間相同之處擴大,減少相異的部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