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海上牧雲記》開啟史詩劇新視野

▲《九州。海上牧雲記》不僅有「玄幻」元素,還加入了「宮闈戲」。(圖/愛奇藝台灣台提供,2017.11.27)
▲《九州。海上牧雲記》不僅有「玄幻」元素,還加入了「宮闈戲」。(圖/愛奇藝台灣台提供,2017.11.27)

文╱柯志遠

「來勢洶洶」,任何新戲造勢在宣傳時都會這麼說,但見面第一印象就展現了這樣猛烈的創作企圖心者,那又另當別論。剛上檔的古裝戲《九州。海上牧雲記》挾雷聲隆隆吸人眼球,播出之後評價兩極,愛的人看得歎為觀止如癡如醉,八字不合的人嫌「節奏拖沓,劇情結構東穿西突,free-style得過於任性」,高喊不曉得在演什麼的大有人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平心而論,作家今何在的原著(他的《悟空傳》也是膾炙人口),以成熟綿密的想像力、文字魅力以及龐大組織的駕馭能力,駕構出栩栩如生波瀾壯闊的史詩手筆,在近代通俗小說中有其獨特、不俗的地位,這次影像化的整體成績,成功克服了由文字到具象諸多望之令人興嘆的極大障礙:宏觀廣博的世界觀呈現、「九州六族」形貌氣息各異的「還原」(塑造)、各自曲折發展卻又錯綜交織的三大主軸人物命運書寫、海量的險峻山川地貌的高難度拍攝…,更不用說那些一波波逼真寫實的爭伐、殺戮、歷險大場面,一個個一看就是砸下大把銀子不惜工本的人物造形;綜合這些「才華VS.財力」的實力展現,成就一個作品之純粹與質感的心志與態度,昭然若揭,也讓人由衷懾服。

就戲論戲,舞台的視野壯觀,情節的格局浩瀚,大漠、草原戲份在視覺落實上的出類拔萃(靜態的人文描繪,有直追《國家地理雜誌》等級的攝影水準),「電影感」等同大銀幕的場面調度、武打設計,幾種強烈「戲劇元素」的混搭與激盪…,所有環節的方方面面「完成度」極高,依舊是2017年尾份量擲地有聲的壓軸鉅鑄之一相當值得肯定與推薦。

古裝片由於可以注入「創意」的容納空間更多,這幾年平添了幾個「開拓劇種」而斐然而成的不得了案例:《花千骨》為「仙俠 + 虐戀」的大潮流一槌定音,《瑯琊榜》把武俠、推理、宮鬥等元素融合得天衣無縫,《那年花開月正圓》以「大女主」的框架切入,卻匠心獨運形塑了通俗劇罕見的「古裝商戰」戲碼;這些作品的成功,不只是那當下的轟動迴響,更為自己在電視劇的整體歷史中奠定了極高的「高度」與「影響」。

從這個角度來談《九州。海上牧雲記》,其該獲得推崇的價值是極其明確的,包括:1,以一個虛擬的「魅」,天馬行空地將「玄幻」的元素代入宮闈劇,讓宮鬥戲的波譎雲詭提昇了更多莫測高深的轉折變數;2,並不常見的「三主角,三軸線」的敘事結構,其野心與勇氣,一覽無遺;3,挑戰《魔戒》等高端好萊塢史詩巨片的視覺氛圍(說只是一句話,背後要達成所需的資金、人才、創意,卻非同小可),眼見為憑,也確實做到了那氣勢、縱深,那與大地合體的畫面肌理,那蒼茫無涯的「時空感」,並且融匯於劇情、人物,並沒有復刻摩擬誰的鑿痕;這些,真都不是尋常戲劇製作所能俯拾皆是的。

導演曹盾,是個多方面底氣十足的全才型創作者,他2000年以編劇出身,入圍過上海電視節最佳編劇,他也是電影《失戀33天》、電視《蝸居》的攝影指導,這令得他在巨大如《九州。海上牧雲記》考驗當前可以無畏無懼,恣情揮灑,容或的確還存在著某些瑕疵(如大場面戲「音效」補釘的未盡統一、幾個關鍵片段的特效仍然存在「痕跡感」,以及某些段落節奏的鬆緊不一致,例如11、12集明顯冗長於前後集數),但委實也以一齣戲揭櫫了足以讓影視產業的其他主創團隊深自惕厲的啟發示範作用;評語向來毒舌的「豆瓣網」評論給了8.3的高分,有超過六成的觀眾給了四~五顆星的極高評價,因此,儘管這戲被湖南台「退貨」的事千真萬確(退貨原因諸端揣測,眾說紛云),但一個好戲之所以是好戲的震撼、感動、高質量等實際成績擺在那,絲毫沒有動搖其「與眾不同,推陳出新」並且「值得一追」的事實。

就戲劇理論來說,「世界觀」(World Outlook)是一齣戲成立的最基本,接下來才是「人物設定」、「角色關係」、「情節軸線」、「結構設計」等,因此往往被忽略。其實很多作品的深入人心,就成功在「世界觀」塑造的獨特鮮明上:《功夫熊貓》、《阿凡達》裡,地心引力有不同定義,貌似任何誰都不恐高;你相信了《魔戒》的「中土世界」、《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四海八荒」,你才接受了故事發展的磅礡遼闊匪夷所思;《九州。海上牧雲記》的上場第一功,也就在「世界觀」陳設的呼之欲出!

在原著中被刻劃得讓人目眩神馳的「九州世界」,有其淵源流長的歷史演變,有「九州六族」各處一方毫無雷同的地形地貌、服飾習俗、人文氣息…等壁壘分明的特色,這種架空的設定,為故事的起承轉合備妥了一個瑰麗奇幻的「舞台」,注定了不會是平凡平庸世界的枯燥普通,注定了可以做為一個源源不絕產生戲劇高潮的活水源頭。

所以,當我們面對這樣一個幻想色彩濃郁的題材,討論起「世界觀」,肯定不會只是人物穿的衣服講不講究?宮殿建築的排場是否氣派?那樣簡單(雖然這兩點在本劇中做到的細緻用心和教人大開眼界,還是相當值得擊節讚賞的),更多還在於「無形」的層面,比方說一個族群特有的禮儀規制,比方說一個族群舉手投足流露出來的性格特質,這個比「有形」的服裝造型、佈景道具更難到位,也更加重要。

(回憶一下,就因為《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裡那些「飛昇」、「歷劫」的設定被觀眾相信、接受了,之後「夜華」、「白淺」迷離淒美的遭遇,也就順理成章了),「有形」、「無形」的這兩個層面,在《九州。海上牧雲記》難能可貴地全都做到了:碩風部族生存的北國大地,讓人視野丕變,但對該領部人們的內在特質描繪,卻更引人入勝,例如開頭第一集碩風和葉的母親龍格丹珠,親吻時豪邁主動的剛烈如火,便讓這種「辨認度」極高的人設有血有肉如在眼前;而對於那時空背景大環境的「弱肉強食,恃強凌弱」的「生存法則」之強調,大端朝的帝位傳承「牧雲氏居之,穆如氏守護」的背景設定之鋪陳,都起到了高度具備「說服力」的即視效果,並且進一步主導了故事情節發展過程中所最不可缺的衝突、對立、矛盾、糾結等「戲劇張力」。這個環節的成功,不僅只是為了增添一齣戲視覺上賞心悅目的表面賣相,其實在一個這樣繁複前行的「大河派」故事中,扮演著至為關鍵的功能地位,這一點,特別值得一提。

這個「九州世界」的背景設定,其中還有一項和整個故事的「大開大闔,出人意表」產生了決定性的牽繫,那就是故事裡的那個時空,「星命」(星相解命)是被根深蒂固奉行的最高準則,因此之故,「牧雲笙」、「穆如寒江」兩個主角從出生就是一個「祕密」,而第三位男主角「碩風和葉」的父母、部族又因為這兩個「祕密」盡遭屠殺,他的漫長一生,也被動地因此而改寫。

一場三個少年逃難至山洞,篝火邊聊起往事,才瞬間明白三人命運被這樣弔詭而無奈地綑綁交疊著,表面言語寧靜,背後卻是思之讓人戰慄畏怯的天命難違,這是一段表達手法格外高明的戲,結尾一句:「再見了,我的兄弟。再見時,就是敵人了。」聽得人坐立難忘,卻又感慨萬千,特別深刻。

而這個「星命」注定的「緣起」,塑造了兩個從小便被父母丟棄身上被貼著不祥標籤的少年,以及一夕之間因自己的「一念之善」而家破人亡的孤狼似的男孩,三個人,全都籠罩著不可思議的悲劇色彩,這個「色彩」為人物的內涵性格定了調,也為這齣戲內裡的悲愴氛圍拉出了脈絡清晰的軸線,箇中雕琢筆觸纖細,更得力於黃軒、竇驍、周一圍這三位當代同輩男星中「型戲兼備」的佼佼者出色的演繹,使得三個主角分庭抗禮且旗鼓相當,使得不論戲味、戲肉,益發顯得情感飽和,多場對手戲,十分值得細品。

其實把「玄幻」元素加入「宮闈戲」的嘗試,前有郭敬明的《幻城》,後有陳偉霆、劉詩詩的《醉玲瓏》,但除了演員的表現不佳是為「硬傷」,這兩個titles造成評價迴響不高的原因多半還是在於一齣戲中幾個「核心元素」的比重拿捏不夠精準,這兩個作品,貌似都在最表象的「視覺」層面費了太多的力氣,反倒人物是扁平的,故事是單調無趣的,乍看是一道耳目一新的大菜,才嘗了幾口,又回到套路、框架的「老味道」。

這一點,《九州。海上牧雲記》是處理得「超越水平,臻於成熟」的。《九州。海上牧雲記》視覺的用心並沒有搶了「故事完整動人,角色立體飽滿」的首要原則,編劇的功底深厚,頗堪咀嚼的對白讓角色的神韻特質凸出耀眼,大段裁切的講故事技巧也讓觀眾在看戲時常有不同的感受。至於本劇的「視覺震撼」成為最孚人心的大優點,但其實那樣的畫面呈現並不是單純「提高製作預算」就能換來的,其中,登峰造極的攝影(包括靜態的光影、構圖,包括動態的種種空拍動線規劃),以及涵蓋了「和風」、「歐陸」等等成份匯融而成的「美學」主張(表現在畫面構圖、人物服飾),這才是最珍貴的,也是花大錢也買不到的,這,是最後我想要提醒的一句良心話,《楚喬傳》很多人拍得出來(只要錢夠),《九州。海上牧雲記》則不見得。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