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觀點〉生技廠接二連三出走 對台股無言的抗議?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今年 12 月似乎上演了生技股逃離潮,從月初的健永 (6453-TW) 宣布終止興櫃,隔 1 周後,喜康 - KY(6540-TW) 也宣布終止興櫃,昨 (19) 日,掛牌才剛滿 1 年的冠科 - KY(6554-TW) 也公告將與日本 JSR Corporation 合併,成為其子公司,接二連三的生技廠撤離台股,彷彿是一種無言的抗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股指數今年創下 27 年來新高,同時站上萬點的日子也已接近 150 天,但是生技股卻是相對低迷的類股,上市生醫類股指數從去年底的 71.1 點,雖然一度漲到 77 點,但是目前僅有 63 點,跌幅約 11.3%,上櫃生醫類股指數也從去年底的 146.79 點,來到近期低點 124 點,跌幅約 11.3%,更創下 2015 年 8 月下旬以來新低。

生技產業是蔡政府從選前,就積極力捧的未來產業,甚至蔡英文在當選總統後所啟動的產業請益之旅,第一站就是拜訪生技業廠商,只不過現在卻出現廠商接連撤離台灣資本市場,讓人不勝唏噓。

不可諱言,生技產業這幾年來確實發生不少讓投資人受傷慘重的案件,包括之前的基亞 (3176-TW) 及浩鼎 (4174-TW),讓股民不願再碰生技股,確實也不令人意外,也不能責怪投資人。

生技廠商表示,生技產業本來就跟台灣投資人向來所習慣的電子科技產業不同,大家對於科技產業的掌握度高,也習慣每年的淡旺季週期,因此懂得如何去投資科技業,但是生技業除了部分的防疫族群外,並沒有所謂的淡旺季,甚至新藥族群,產業特性根本上就不同於科技產業,尤其一顆新藥從設計到能夠取得藥證上市,基本上需要 10-15 年,更何況,新藥失敗的案例更是屢見不鮮,投資人如果用投資科技業的邏輯去投資生技業,想要不受傷,基本上很難。

但是台灣投資市場不懂生技業,並不表示國外也不懂,當外國企業願意用超過 100% 的溢價來併購台灣生技股,例如 JSR Corporation 將以每股 75 元併下冠科 - KY 溢價率達 104.6%,台灣生技產業是否還有發展空間?就有待市場重新檢視到底要如何看待生技產業了。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