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研究再上層樓 年度三叢刊出版與復刻史料同步推出

▲高雄副市長史哲的大力支持,才有今日復刻打狗築港史料系列巨作出版,為高雄學奠定了精實根基。(圖/記者蔡坤霖攝 , 2017.12.22)
▲高雄副市長史哲的大力支持,才有今日復刻打狗築港史料系列巨作出版,為高雄學奠定了精實根基。(圖/記者蔡坤霖攝 , 2017.12.22)

記者蔡坤霖/高雄報導

邁向高雄築港110週年之前夕,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於22日發表出版「高雄研究叢刊」《帝國最南-高雄高等女學校》、《大寮圳灌溉區農地經營與用水的關係變化1933-2012》,以及《海港城市的縫合線-高雄臨港線鐵路的空間變遷》等三本著作,以及《復刻打狗築港史料》最後階段的圖集,完成前後共計22本的巨作,與民眾共享珍貴史料與生活記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復刻打狗築港史料全套共22本圖集,讓民眾更瞭解對於高雄來說意義非凡的城市脈絡。(圖/記者蔡坤霖攝 , 2017.12.22)

國史館吳密察館長同時也是本書系的召集人表示,史料集成是地方學建立的基礎,多年前建議高雄推動地方學基礎研究時獲時任高雄市文化局長也就是今高雄副市長史哲的大力支持,才有今日《復刻打狗築港史料》系列巨作出版,為高雄學奠定了精實根基。高師大李文環教授分享在協助史料編撰的過程中,發現日人經過嚴密的科學統計,築港打造貨物流通平台,搭配興建工業區,帶動了二十世紀初高雄港都的經濟貿易發展,至今仍牽動著高雄的未來。

高雄築港的歷史與城市發展密不可分,高史博自105年1月至今106年11月陸續出版《復刻打狗築港史料》全套共22本圖集,希望讓民眾更瞭解對於高雄來說意義非凡的城市脈絡。1908年,臺灣總督府正式展開高雄築港工程,增添現代化的港口設施,貿易量因此大為提升,日後更躍為全臺第一大港。

本次高雄研究叢刊推出三位新銳學者的精采研究,許聖迪著《帝國最南-高雄高等女學校》,探討日治時期建校的高雄女中,鮮為人知的日式表情,例如運動會要跳的大圈圈舞、游泳課要從高雄港游到旗津等,帶領讀者重溫近百年前高女精彩的校園生活。林威權的《大寮圳灌溉區農地經營與用水的關係變化1933-2012》,聚焦於高雄重要農業區-大寮的灌溉工程,訴說自日治時期以來,大寮圳成為農地經營的命脈和轉變歷程。邱柏翔的《海港城市的縫合線-高雄臨港線鐵路的空間變遷》,更遠從美國蒐集相關地圖與調查報告,探究輕軌捷運路線的前身、過往海港城市經濟命脈、貫穿高雄市區重要的鐵路線-臨港線的興盛與衰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