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戴祺修/萬安演習解除 國民黨誰出征?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宣布不參加台北市長初選後,黨內陷入亂點名的狀態。(圖/NOWnews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蔣萬安宣布不參加台北市長初選後,黨內陷入亂點名的狀態。(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戴祺修/分析報導

國民黨台北市長人選一直是萬眾矚目的焦點,從一開始外界的兩支籃球隊,到日前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與前立委丁守中的兩強對決,不過在蔣萬安宣布不參加初選之後,名單再度滿天飛,行政院長江宜樺、台大最狂教授李錫錕等人又再度登上檯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從近期幾個被點名的人選來觀察,不難看出這些人選的思路,首先第一個想法就是要能夠拉近跟台北市長柯文哲在年輕選票的差距。因此,蔣萬安被認為是年輕想法與年輕人比較接近,在勞基法修正的議題上更是一「站」成名,從現任市長柯文哲身上拉回不少的年輕選票。

李錫錕的情況雷同,柯文哲在從政之前在網路上就已經是知名人士,柯P獨特的思考邏輯與說話模式吸引很多的年輕人喜愛,同樣的錕P也有相同的路徑,學者教授、網紅素人獲得年輕人的認同,因此或許能夠讓柯P與錕P在年輕票源一較長短。

第二類的思考是政務官參選,因為政務官可以有政績、又有專業素養,一般認為,首都選民素質高、理性選擇的空間大,所以要推出有歷練、有經驗的政務官,從兩位前台北市長馬英九與郝龍斌也是遵從此邏輯,一個是法務部長、一位是環保署長,都是有中央歷練,再轉戰地方。

從這個思考面向來看,被點名的前金管會主委、立委曾銘宗、前內政部長李鴻源、前交通部長葉匡時與前行院長江宜樺都是政務官下鄉參選,特別是行政院長江宜樺從行政院副院長時期就開始盛傳下鄉參選,若非太陽花學運重創聲望,江可能在2014年就已參選。

第三個面向則是整體選舉的考量,地方選舉不同於中央層級選舉,沒有總統候選人來拉抬整體選舉聲勢,一定要靠首都之戰來引發媒體聚焦,並造成外溢效果,進而讓全國議員選舉受益,創造出母雞帶小雞的效果。

像是2014年台北市連柯之戰,柯文哲的高聲勢帶動綠營整體選情,讓民進黨台北市27席議員全壘打,因此,國民黨點名蔣萬安是希望靠蔣萬安的超人氣來吸引媒體目光,進而拉抬整體選情,同樣的過去多傳出高雄市長可望由高市黨部主委韓國瑜參選,也是希望借重韓國瑜流利口才,吸引媒體目光,打出一場熱鬧的選戰,即便市長當選無望,也要拉抬議員聲勢。

不過,自從蔣萬安宣布不參選後,已經宣布參選的丁守中與前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就成為最可能出線的兩個人選,特別是丁守中已經第五度參選台北市長,過去國民黨總被外界批為是看血統所以讓丁守中20多年來無法出線,若本次丁守中再被「喬」到出局,恐怕會更傷國民黨。

同時,也有人認為,國民黨在年輕票源方面本來就沒有優勢,所以要勝選應該要拉回國民黨在台北市的基本盤,而非期待年輕選票;其次,希望專業理性的人選,丁守中雖然沒有中央歷練,但是深蹲地方多年,對台北市的專業是不容置疑。

最後,對於拉抬選情的部分,則有人認為,即便是地方選舉,民進黨也是期待總統蔡英文或是行政院長賴清德出面拉抬聲勢,所以不該把所有的責任全部放在單一候選人身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