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海巡署清楚自己的需求嗎?

▲「新北操演」中一字排開的海巡署大型艦艇,目前大型艦艇廣泛配置40機砲,開砲前得需經過海巡署署長同意,未來若真的配置威力強大的多管火箭系統,開火前不知道需要那個階層高官同意。(圖/海巡署提供)
▲「新北操演」中一字排開的海巡署大型艦艇,目前大型艦艇廣泛配置40機砲,開砲前得需經過海巡署署長同意,未來若真的配置威力強大的多管火箭系統,開火前不知道需要那個階層高官同意。(圖/海巡署提供)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撰文,一、海巡署高層對自己本身艦艇的需求可能不是很清楚,二,中科院執意推銷自己的科研產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年1月下旬,據網路媒體報導,因海軍無法再撥交40快砲,因此600噸以上的新造海巡艇,除20與30機砲外,還會加裝2.75吋火箭彈,用來取代40快砲火力。這組多管火箭就是中科院於2015年推出的「鋼鏾火箭彈系統」。

新聞一出隨即引起平面媒體的跟風並確認了下列事實:1,海軍目前已經沒有多餘的40快砲撥交給海巡署;2,海巡署表示,請軍方先行採購這套火箭系統驗證其可行性,當作未來海巡署部署在東沙島的依據,對於是否配置在巡防艦上,則有待進一步評估。

另一家電子報則是這樣下標:《海巡艦擬裝中科院火箭? 海巡署:選項之一》,內文則是提及別家媒體報導的內容,以及軍事雜誌的報導–頗為奇特的寫作方式,究竟海巡署真的把加裝火箭系統納入新造艦艇的武器選配,還是這又只是電子網路報導所造成的通病?

海巡署的結構與需求

海巡署是2000年融合原軍方海巡部、財政部關稅總局、水上警察、內政部保七總對與文職人員而來,當時在人事升遷與薪資發放等項目都不盡相同,雖歷經18年的「磨合」,但在署部(木柵)、洋總局(淡水)、岸總局(中和)這三大單位的人事任用上,依舊可以看到過往的影子,例如署部人事調任以警政體系為主,洋總局則是先前「會開船」的保七與關稅局體系,岸巡局則以原軍方體系為主。近期因組織調整,政府成立「海洋委員會」,海巡署為其下轄單位,一般認為海巡署因此而「降階」。

這個被降階的海巡署,洋總局轄下所屬各類型巡防艦艇為查緝主力,主要是以巡防艦艇巡弋我專屬海域,需要時會登檢可疑船舶,執行反走私、反偷渡、護漁、環保、保育、海洋維護、海上救生、救難等勤務,一般來說這算是「準」軍事單位。

先前由於與菲律賓的海事糾紛,促成海巡署對相關武器配備升級的需求,目前在比較大型的巡防艦都配有40機砲,為8門自海軍「陽字級」驅逐艦所轉撥的快砲。艦艇所屬40砲操作船員,先前都需接受「40快砲專長訓練」、「火砲操控台與使用者操作訓練」等專業訓練。除演訓用途外,迄今海巡署40快砲顯少用於實際勤務,基本上算是一種「嚇阻」武器,希望以「重裝武器」威嚇不法份子。但依據「海岸巡防機關器械使用條例」第8條規定,用砲同意層級相當高–署長同意後。

▲中科院研製的鋼鏾火箭彈系統,原本打算用於灘岸防衛,日前確有媒體報載海巡署巡防艦將搭載這項武器系統值勤,消息一出海巡署立即發文澄清。(圖/NOWnews資料照)

先前海巡署欲沿用海軍沱江級艦當作海巡艇時,就有評論指出這種雙船體的優缺點並點出第二海軍的疑慮,參見《名家論壇》楊威利/第二海軍?海巡署的隱憂》,光是機砲的使用就得署長同意,以免發生可能的擦槍走火事件,若真的多管火箭系統佈署於巡防艦上,那開火前誰來同意這種威力更大的武器呢?按照軍事常理,火箭為無導引系統,較火砲更不精確,若真的用於日常的海巡護魚勤務,真發射時恐怕會造成更大的傷害。這種大而無當的武器,海巡署還說這是選項之一,究竟海巡署高層清不清楚自己的職責所在?

這種現象,或許跟中科院推銷其科研產品有關。

中科院推銷

科研單位推銷其產品,藉以降低生產成本實屬天經地義,然在近幾年的新聞中,我們卻赫然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

中科院研製的紅隼與銳鳶無人機,目前已獲得陸軍與陸戰隊採用,但先前中科院也曾向海巡署推銷這兩項製品,參見《名家論壇》楊威利/無人機國軍需求孔急 便宜行事亂移編》,當時海巡署也有無人機需求,然中科院卻向海巡署推銷銳鳶與紅隼無人機,這兩型無人機用於島嶼或陸上岸基基地操作是可行的,但卻無法用在艦艇甲板上,我們要問的是:當時中科院科研人員不知道許多國家都採用了類似小型直升機之類的無人機,當作是海巡單位的無人機選項嗎?還是知道卻不向海巡署說而強力推銷銳鳶與紅隼?

後續海巡署果真提出採購30架旋翼式無人機的計畫,那中科院當時鬧這一廝做什?

鋼鏾火箭彈系統目前軍方並未採購,這種多管火箭系統要不要裝上海巡署巡防艦,以及衍生的相關新聞,或許是中科院推銷其自身產品的結果。我們要強調的是,科研單位推銷其製品給各軍兵種使用,這是天經地義的,然而我們要問的是,究竟這些被推銷的產品,真的能符合該單位所需?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