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唐湘龍/他才是最好的台北市長

▲台北捷運是台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台北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圖/NOWnews資料照)
▲台北捷運是台灣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解台北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圖/NOWnews資料照)

文/唐湘龍

聊聊台北市長。不是現任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別沈醉狂熱。別迷信明星。不要覺得四年不夠,一定要八年。一個好的市長,四年就可以很有成績。

至少,有人曾經證明過這一點。

要聊就聊最好的。當然不是現任的。但也不是前任的。也不是前前任的。也不是前前前任。未來會不會有更好的?不知道。最好是有,如果沒有,台北就真是太不幸了。

但台北今天如果還沒有那麼不幸,是因為他。我從沒聽那個藍綠政客發自內心感謝過他。我不是政客,我來。

他叫黃大洲。沒有選民投票給「黃大洲市長」。黃大洲是末代官派台北市長。他參與第一屆民選市長,大敗。他只拿到25%的選票。

坦白說,我信仰民主,但不盲信投票。民主不是只有投票。投票的過程,常常是人民自我羞辱的過程。黃大洲活在一個「民主決定論」的年代,他的市政成就都被「選票」糟蹋。

他是陳水扁的手下敗將。敗得極慘。被羞辱到光溜溜。那是民進黨崛起的黃金年代,1994年的那場選舉,「94狂」,超狂。陳水扁、趙少康(代表新黨)挑戰現任的黃大洲。黃大洲的國民黨籍,還有他出身農政系統、康乃爾的學歷,都被牢牢貼著李登輝的符號。那是國民黨分裂的年代,國民黨內的「疑李派」逐批出走,呼群保義,讓黃大洲不管是在黨內、黨外,都受到非常嚴厲的挑戰。

今天來看,那場台北市長選舉,其實決定了今天台灣的政治格局。黃大洲大敗,敗在最後的「棄黃保陳」耳語發酵。今天熟悉的「棄保效應」,「棄黃保陳」是原型。棄黃大洲,保陳水扁。棄國民黨,保民進黨。寧與外人,不與家奴。寧可給民進黨機會 ,不給新黨機會。寧可成就「尊李」的陳水扁,也不讓「反李」的趙少康得到便宜。

李登輝的手伸得很開。整場選舉,黃大洲沒什麼存在。我記得黃大洲的競選口號叫「台北新象大洲情」,但民進黨嘲弄他讓「台北親像大蟾蜍」。黃大洲實在是個不太會說話,也不太會搞政治的人。他一直就只是被嘲弄的對象。如果政治要盲信什麼「事實勝於雄辯」,那下場就是黃大洲。到今天為止,每一個台北市民如果還享受一點「天龍國」的虛榮感,你必須感謝黃大洲。雖然你沒有投票給他。

沒有黃大洲,你哪有什麼大安森林公園?你知道民進黨曾經消遣它是「大安泥巴公園」嗎?

沒有黃大洲,你哪有什麼台北捷運?你還記得陳水扁說木柵線根本不能用,找「馬特拉」(木柵線包商)不如找馬來拉?

沒有黃大洲,你哪有什麼基隆河截彎取直?不只開出了今天的大直重劃區,整個河濱公園全是黃大洲開出來的。那是台北人的超級運動中心。

沒有黃大洲,「中華商場」今天還在。別說什麼西區門戶計畫,連鐵路地下化都不可能。台北一定血管栓塞,一定中風。看看今天柯文哲拿北門當招牌,彷彿搞定一個北門多難似的。

簡單講,沒有黃大洲,根本沒有今天的台北。今天台北市如果還有幾分姿色,還有一點國際都會的大模大樣,幸好曾經有過一個官派市長叫黃大洲。之後的每一任市長,其實都只是在黃大洲劃好的台北市建設藍圖上著色而已。

你如何能想像,把捷運、大安森林公園、鐵路地下化、基隆河截彎取直這些大的規畫拿掉,台北到底還剩下什麼?

當時大家只想莫名其妙的嘲弄黃大洲。那種脫離事實的政治嘲弄,讓台北的政治低俗不堪。講到黃大洲,只想到「火」。「大火」。當時的台北市公安觀念不足,系統粗糙,接連發生了幾場傷亡慘重的大火。其中的「神話KTV」大火,甚至燒死了余天的弟弟。這些大火,讓政客假裝火大。所有的嘲弄不必理智,帳全算到黃大洲身上。

但這些大火,不管是失火、縱火,關黃大洲什麼事?就算有行政責任,但把黃大洲當「情緒垃圾桶」公平嗎?

他只做了四年。四年就夠了。民主不流行感謝。主人向公僕致謝、致敬好像失格。但是,向黃大洲致敬一點都不會。他值得。今天如果有人能跳出藍綠,如果誠實面對黃大洲帶給這個城市的一切,讓台北走出政治狂熱,走出明星迷思,那是一種救贖,那或許是20年後,黃大洲留給台北市民最好的禮物。

黃大洲被歸類為李系人馬。李登輝的子弟兵。只是沒想到,最後,連「挺李派」也出走。連李登輝自己也走。「疑李」、「挺李」都走光了,這是國民黨一段自我掏空的奇幻漂流過程。但是,黃大洲並沒有走。一個「台南囝仔」到今天仍然是中國國民黨黨員。

我偶而在周末教堂的禮拜活動後見到黃大洲。幾年前的某次選舉前,我曾經問他,哪一位最適合當市長?他調皮地比著自己胸口。

他當之無愧。

這個時代,能經得起時光淘煉、當之無愧的政治人物實在鳳毛麟角,黃大洲是。我希望,下一任市長也是。

●作者:唐湘龍/資深新聞工作者、政論節目資深評論員、電台節目主持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