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高 全球49%企業曾遇經濟犯罪 這4種手法最常見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8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過去兩年來49%的全球企業曾經遭遇經濟犯罪事件,不僅較2016年調查增加13%,更創下歷史新高。(圖/取自CC0圖庫)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8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過去兩年來49%的全球企業曾經遭遇經濟犯罪事件,不僅較2016年調查增加13%,更創下歷史新高。(圖/取自CC0圖庫)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公布「2018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在過去兩年來,49%的全球企業曾經遭遇經濟犯罪事件,不僅較2016年調查增加13%,更創下歷史新高,而最常見的經濟犯罪方式就是挪用資產,再來是網路犯罪、消費者詐欺及不當的商業行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誠「2018全球經濟犯罪調查報告」每兩年進行一次,受訪者來自全球123國共7228位企業C-suite、各部門高階主管、財務、會計、法務及風險管理部門主管。

根據最新公布的調查報告指出,就各地區來看,發生經濟犯罪機率最高的地區依序為非洲(62%)、北美洲(54%)、拉丁美洲(53%)、東歐(47%)、亞太地區(46%)和西歐(45%),中東國家發生經濟犯罪的機率較低,僅有35%。

至於最常見的經濟犯罪方式是挪用資產(45%),接著是網路犯罪(31%)、消費者詐欺(29%)及不當的商業行為(28%)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調查顯示,內部人士犯下的經濟犯罪比例增加 ,從2016年的46%增至2018年的52%; 高階主管犯罪比例也有所上升,從2016年的16%增至2018年的24%。不過,各地區有所差異,在澳洲(64%)、英國(55%)、加拿大(58%)、阿根廷(44%)和美國(48%),大多是由外部人士犯下經濟犯罪。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劉國佑表示,儘管全球企業更加理解經濟犯罪可能帶來的嚴重後果,但僅有5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在過去兩年沒有或不知道是否經歷過經濟犯罪行為,這表示在許多組織中,仍存在盲點。

隨著全球各國對經濟犯罪的意識和警覺越來越高,對於打擊經濟犯罪的投資也越來越多。在未來2年,44%的受訪者將增加在打擊經濟犯罪的投資,51%則表示維持現有的投資水平。 有64%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經歷最具破壞性經濟犯罪的損失可能高達100萬美元;16%表示其損失在100萬至5000萬美元之間。42%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公司在過去2年增加了對打擊經濟犯罪的財務投資。

而多數的外部肇事者和企業的關係是「亦敵亦友」(frenemies),包括代理商、共享服務提供者、供應商和客戶。劉國佑表示,經濟犯罪者的目標更具戰略性,而且方法更複雜。經濟犯罪是企業未曾發覺的最大競爭對手,它有新科技的支持、創新的方式、伺機會而動,且無處不在。

也由於社會大眾對公司和個人不當行為的忍受力降低,企業除了加強內部控制之外,許多受訪者還透過企業文化來進行經濟犯罪的預防措施,包括內部及外部的舉報或熱線,這樣的方法可以偵測到27%的經濟犯罪行為。

受訪者也使用人工智慧(AI)和先進分析等科技,作為其打擊和監控經濟犯罪行為的一部分。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新興市場的企業目前投資在新科技的速度比已發展國家來得快。發展中市場的27%企業正在使用或計畫實行人工智慧來打擊經濟犯罪行為,而已開發市場的比例為22%。

儘管受訪者對經濟犯罪的理解有所提高,依然有其盲點。全球46%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組織仍未對經濟犯罪進行風險評估。此外,有正式商業道德和法規遵循計劃的受訪者比例,已從82%下降到77%。

因此,劉國佑建議,企業應更加重視經濟犯罪相關的風險對於其永續經營的影響。除了在相關預防與偵測措施善用新技術外,企業的報告架構也應包含有效的吹哨及舉報機制,以利舞弊與其他不當行為被及時揭發。

同時,企業也需對當前日益繁重的治理與合規與法遵責任有所意識,除了不吝尋求外部專業的諮詢與協助外,也應嘗試建立適當的內部相關資源,例如合規與法遵相關職能、董事會秘書等,以利組織掌控及因應相關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