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都走了但我還在 新莊廣福宮三山國王從未離開

你們都走了但我還在 新莊廣福宮三山國王從未離開(圖/保庇)
你們都走了但我還在 新莊廣福宮三山國王從未離開(圖/保庇)

保庇

古有云:「有廟才成庄」,廟宇地位之重要,或許是今人難以想像,但是對於離鄉背井的先民來說,從家鄉帶來的神明就是支撐自己繼續開墾的支柱。但當人群散去,留下來的廟又會是什麼光景。新莊廣福宮,正是聚落散去的真實寫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莊廣福宮三王(圖/林書竹攝)
新莊廣福宮三王(圖/林書竹攝)


即使你不是客家人,但為了應付考試,歷史課本上老師有畫重點的部分絕對會背得滾瓜爛熟。三山國王是客家人的信仰,便根深蒂固的刻在腦海裡,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三山國王,為你說分明。

乾隆年間,來自廣東潮州客家人的劉家,在新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提高稻米產量,使新莊成為當時稻米輸出重要產區。加上水陸運輸便利,吸引大批粵籍移民來此開墾,並將三山國王一起帶來。雖然當時已經有新莊慈祐宮,但客家人還是想要屬於自己的廟,便集資新建廣福宮。

元宵節廟中妝點著燈籠(圖/林書竹攝)
元宵節廟中妝點著燈籠(圖/林書竹攝)


廣福宮興建於清乾隆45年(西元1780年),座北朝南,三開間三殿二廊格局廟宇,腹地狹長,前有街道,後有村圳。使用閩南粵東棟架常見作法,建築採傳統木棟架及斗砌磚牆構造。裝飾簡樸,保留木料原色,將客家精神展現於廟體建築之中。

道光年間為了增取生存空間,以及各種利益衝突,閩粵械鬥頻繁,基於安全和經濟考量,當地居民便遷往現今桃園、新竹、苗栗、宜蘭一帶,使得廣福宮無人照料。光緒八年(西元1882年)廣福宮遭到大火波及而損毀,直到光緒14年(西元1888年)新竹仕紳陳朝綱發起募資才得以重新修建。昭和11年(1936年)由鄭福仁勸募,再次重修,才有今天的面貌。

廣福宮的存在,顯示當時客家人的經濟能力以及信仰實力。隨著客家人的遷出,香火日漸稀少,經費不足,而無法一再重修,卻因此完整保留當代建築工法及藝術裝飾。民國74年(1985年)被公告為古蹟後,政府與民間協力重修,卻在媒體曝光後而引來宵小覬覦,廟中雕飾被盜、玉磐、木刻獅子被竊,或是文物遭到破壞。直到民國103年才整修完成,但因香客不多,廟宇始終冷冷清清。

廟中主祀三山國王,左右兩側文、武官,後殿供奉國王夫人。農曆二月廿五、六月廿五、九月廿五為廣福宮例祭,移居其他縣市的客家人仍會到此祭拜。

石獅笑得雲淡風輕(圖/林書竹攝)
石獅笑得雲淡風輕(圖/林書竹攝)


雖然聚落已散去,但只要人們繼續相信,並時常前往祭拜,依然能夠維持下去。周末假日不妨到新莊廟街走一遭,就可以了解先民打拼的軌跡,更能理解廟宇對於人們生活的重要,以及信眾遷移對於廟宇的影響。

延伸閱讀:

客家人的精神信仰-三山國王

資料來源:

新北市客家民俗信仰館-新莊廣福宮

維基百科-新莊廣福宮

來去台北/客家人是外省人?是新莊人! 證據在廣福宮

客家傳統建築影像數位典藏網-廣福宮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