釘孤枝》閻亢宗/讓鐵票歸隊 侯友宜應挺身而出辯論

▲國民黨新北市長擬參選人侯友宜。(圖/記者陳志仁攝,2018.03.09)
▲國民黨新北市長擬參選人侯友宜。(圖/記者陳志仁攝,2018.03.09)

文/閻亢宗

新北市長選舉,民進黨候選人渾沌不明,國民黨檯面上的參選者高下立判,目前呈現侯友宜一枝獨秀的局面。在稍嫌沉悶的選戰中,難得可以激起一點火花的辯論請求,也被侯友宜拒絕了。姑不論選舉辯論本就是一場民主教育,還有很多充分理由,要求侯友宜應該接受辯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侯友宜為何拒絕辯論?有兩個可能的動機。一是怯戰,這個動機說得過去。1960年美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電視辯論,尼克森吃了大虧,導致大選敗於甘逎迪,後來索性拒絕參加,反而選上了。侯友宜不無可能汲取了尼克森經驗。但對此,侯友宜卻說他在新北市有七年多的經歷,對市政非常熟悉,不會怕辯論。若如此,怯戰應非他不參加辯論的原因。

另一個可能的動機是他自認遙遙領先,沒有必要和對手糾纏。這個動機也說得通,從民調上來看,侯友宜目前完勝可能的對手,確實是超級悍將。他可能不願給弱勢對手藉公開辯論取得「攀龍附鳳效應」(Coattail effect),寧願讓他們保持永遠跟不上的「跛腳鴨症候群」(Lame duck syndrome),因此拒絕辯論。實情若如此,就凸顯侯友宜只是想成就自己,對國家的民主政治教育,和對所屬國民黨的形象,並不放在心上。

上述兩個可能的動機並沒有獲得侯友宜證實,但有兩點卻是他公開說出拒絕辯論的原因。首先,他說「又不是總統大選」,他會用自己的方式向選民報告他的理念。但侯友宜可能忘了,台灣1994年開辦首次的電視辯論,上場的是台北市長選舉,而不是總統大選。國際上國會議員和地方選舉舉行公開辯論亦是常態,例如美國的國會議員、州長、州議員、市長甚至市議員選舉,經常可見公開辯論,顯然辯論並不是總統大選的專利。

其次,候友宜拿出國民黨當擋箭牌,堅持「一切依照黨的遊戲規則走」,並且以「不希望黨內分裂」為由,拒絕辯論。國民黨也順水推舟,取消初選辯論,正好合理化侯友宜不參與辯論的口實。國民黨的文化確實不喜歡黨內辯論,理由也似乎是如侯友宜說的「不希望黨內分裂」,但從國民黨的歷史來看,沒有一次的分裂是因辯論而起,反而是不願意辯論而更形分裂。若辯論真得會讓黨內分裂,那麼今天裂痕最大的應是民進黨,但民進黨好像越辯越團結,國民黨似乎是越不辯越分裂。

因此,無論是從可能的動機,或者侯友宜說出的理由,都無法合理化侯友宜拒絕辯論的決定。這還只是從消極面來看,從積極面來看,基於兩點原因,侯友宜非但不應拒絕辯論,更應該主動擁抱辯論。

首先,外界對候友宜的一些疑慮,必須由他本人澄清,而辯論會是最好的場合。例如周錫瑋間接指涉他的「不藍不綠、不清不楚、不公不義」,以及藍綠都提出質疑的319槍擊案。前者到目前為止都是國民黨的痛,馬王之爭和早期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及至最近一次國民黨主席選舉,若干人對吳敦義「李登輝第二」的攻擊,都與此有關,侯友宜怎能視若無睹?就後者而言,事關時任刑事局長的侯友宜誠信和人格,他有責任說清楚講明白,否則如何能擔任適格的新北市長?

另一較侯友宜個人立場和德行更重要者,是攸關國民黨谷底翻身的中興大業。按統計研究,公開辯論對一般大眾的影響雖然有限,但對強化政黨認同卻有極大助益。對國民黨而言,馬英九執政八年最大失策,就是讓國民黨的基本盤和中堅力量完全潰散,導致中央到地方選舉兵敗如山倒。國民黨現在最需要的就是重新凝聚支持者向心,才有實力從地方選舉反攻,重新奪回中央執政權。就此而言,即使侯友宜不需要靠辯論贏得新北選舉,但國民黨卻很需要依靠辯論讓鐵票歸隊;侯友宜不該為個人私利,而壞了國民黨的中興大業。

總之,無論是闡釋政策理念、釐清個人立場或者是強化政黨認同,侯友宜都應該接受辯論。更何況辯論還有議題設定的功能,若能夠經由辯論間接打到民進黨的痛處,更能為國民黨重新執政布局加分。基於這些原因,侯友宜還有什麼理由拒絕呢?

●作者:閻亢宗/康寧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釘孤枝》黃創夏/熟悉市政,侯友宜不需要靠辯論證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