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文化協會與哨船頭共興堂 贈高史博2塊臺灣關地界碑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8日下午二時辦理臺灣關地界碑受贈記者會。(圖/記者郭俊暉攝 , 2018.04.08)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8日下午二時辦理臺灣關地界碑受贈記者會。(圖/記者郭俊暉攝 , 2018.04.08)

記者宋汝夔、許薰方、郭俊暉/高雄報導

高雄市鼓山哨船頭地區,共發掘出五塊具歷史意義的「臺灣關地界碑」,這些石碑是打狗設立海關,及清代臺灣與英國貿易交流的見證文物,亦是日治時期哈瑪星地區發展的變遷基測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8日下午2時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辦理第五塊臺灣關地界碑受贈記者會,並頒贈感謝狀,致謝哨船頭共興堂、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為全民「共響」歷史,搭起博物館與地方情感的橋梁。隨著高雄市政府「興濱計畫」的推動,高雄市最早與世界接軌的哨船頭歷史被傳頌,尋找古碑的熱潮在哨船頭將繼續延燒。

▲哨船頭共興堂贈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臺灣關地界碑。(圖/記者宋汝夔攝 , 2018.04.08)

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成員郭吉清、廖德宗、潘子如、洪偉庭、宋德威、陳佩琪、林財正、謝志昇、蔡坤霖,經常在壽山、龜山、半屏山、柴山進行史蹟踏勘,1月20日傍晚,在南柴山一處廢棄日軍防空碉堡附近,發現這塊與地貌不融合的石塊,經深挖清理後,「台灣關地界」字樣赫然現在眼前,大夥驚呼挖到寶了,這是高雄市所發現的第四塊「臺灣關地界碑」。1月23日,高雄市文化局協同舊城文化協會,發表新發現的地界碑,隔天民眾主動告知協會,指還有一塊相似字碑。高雄市歷史博物館得知消息前往會勘,發現石碑上的刻字、形狀、材質、尺寸,與先前出土的界碑完全相同,確認為第五塊「臺灣關地界碑」。

第五塊古碑就在哨船頭共興堂,平躺在謝姓堂主家中,經移動花盆、雜物,「臺灣關地界」五個字赫然出現,大家讚嘆連連。以前一直以為臺灣關地界碑立於關地四角,所以當第四塊界碑被發現時,文史界以為已經完整了,沒想到竟然還有第五塊。第五塊界碑極為完整,材質是花崗岩,無裂痕與缺角,是目前保存狀況最良好者,經過測量長107公分、寬26公分、厚9.5公分,與先前出土的四塊界碑規制完全相同。

▲哨船頭共興堂贈與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臺灣關地界碑。(圖/記者許薰方攝 , 2018.04.08)

文史工作者廖德宗表示,當時台灣按中英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開放通商口岸,高雄港設立海關的時間是1864年,由台灣關負責徵稅和查緝走私的任務。當時因清廷受不平等條約束縛,稅務司由外國人掌控,享有領事栽判治外法權,又因徵稅皆是用銀兩現繳,在海關建築外圍設有界碑以防外人入侵。

郭吉清表示,發掘第四號台灣關地界碑時,如獲至寶,由於界碑過重無力搬下山,當晚即率協會探勘小組,及山訓戰技教官宋德威等人漏夜上山,將界碑運下山,送交轄區鼓山警分局新濱派出所處理。

長期關注文教議題的市議員陳美雅也到場觀禮祝賀,對於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史蹟探勘小組成員在保護古蹟保存文物的行為表示高度的肯定。陳美雅表示史蹟探勘小組成員長期奉獻心力在關心台灣歷史古蹟,並在高雄各地進行史蹟的探勘,這些古蹟的出土,也讓高雄的歷史、史蹟能被世人看見,對高雄在地文化保存有著極大的貢獻。

高市文化局副局長林尚瑛獲報後,也趕到派出所接管界碑。林尚瑛表示,能找到清代海關界碑不容易,也具重要歷史意義與價值。因為第四號台灣關地界碑的出土,引發民眾自動通報家中珍藏的第五塊關地界碑,在臺灣文史與博物館界引為奇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