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敖國珠/該用什麼態度看孫安佐新聞

▲外國媒體高度矚目孫安佐案。(圖/翻攝狄鶯臉書,2018.06.07)
▲外國媒體高度矚目孫安佐案。(圖/翻攝狄鶯臉書,2018.06.07)

文/敖國珠

孫安佐事件確實讓人搖頭嘆息,大多數人用看笑話的心情「追」這條「國際台灣新聞」,當新聞燒了一個星期、二個星期,相信不少人應該已經不耐煩的想怎麼還在報啊!這是台灣新聞台處理「大」新聞的固定模式,也是閱聽人會有的固定反應,然而孫安佐事件就這様看,實在太淺薄,它不只是一則新聞,一則藝人小孩又出包的娛樂新聞,一則台灣小留學生白目的國際新聞,而是國家教育和家庭教養崩壞的真實再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教改到底多少年了?維基百科記錄是1990年代起算,解嚴後的一連串教育改革措施都算,「廣設高中大學」就是那時候民間團體所大力鼓吹的,引發社會各界廣大迴響。現在呢?滿街大學生造成文憑貶值,以及技職教育斷鍊,沒競爭力的大學還退不了場,當年推動風潮的有志之士們,如今做何感想?若推給人算不如天算的少子化,未免太簡單,「教育是百年大計」,相信這句名言沒有顏色,但近30年的折騰,一個世代的未來在實驗中被決定,大人們怎能不快快負起扭轉的責任。

「負責」二字沉重了些嗎?30年來,世界的變化、科技的進步,有太多超乎預期。但是如果政府的施政沒能與時俱進,就是不具前瞻性、沒有願景,把國家教育體制搞成這副德行,讓國家未來主人翁一代比一代沒有視野、沒有競爭力、沒有國族觀念,愈來愈多惦惦荷包還行的家庭,帶孩子擠私立學校或送出國,孫安佐不就是其中之一。

跟大部分人不一樣的是,孫安佐的父母都是藝人,他的成長過程常出現在影劇版,在科技進步到網路時代,在監視器密度舉世第一的台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進階到「一刻永流傳」,哪管是玩笑、是有意、是無意或被迫,各種文字、聲音、影像,都藏不住,孫安佐和他父母的社群平台,提供了無窮盡的訊息,任由媒體選取報導、任由鄉民品頭論足,這則在臉書留言要炸掉學校的台灣留美高中生的被捕新聞,於焉震驚國際。

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樣?跟我一樣是家長的族群,最近一定收到不少「教養文」,各方名人或專家養育孩子的經驗,大家搶著分享,因為孫安佐案已被列入教養失敗個案,問題在父母嗎?當然,孩子做出法律不允許的事,父母怎能沒有責任,縱使孩子已經成年,父母和家庭都不能推責,家庭教育對孩子人格形塑的重要就在這裡。

雖然每對父母、每個家庭怎麼教養小孩,無人可置喙,但是一個社會要和諧、進步,最基礎的單位—家庭,就必須負起該有的責任,讓孩子知曉做人做事的道理,特別要懂得尊重別人,凡事沒關係、只以自己為中心,是台灣孩子最常見的毛病。

孫安佐事件會怎麼結束呢?是遣返出境、認罪協商、散盡家財救子或精神狀態有異而被輕放,決定劇情的是美國法律,不是娛樂新聞怎麼寫。這麼大的一條新聞,大家終會有淡忘的一天,雖然它會永遠留在搜尋引擎找得到的世界上的某個角落。不過,有一點還是想提醒:或許大家可以思考要不要減少在各種平台上毫不保留的展現自我了,特別是為人父母者,用3C產品養小孩、在網路上秀小孩,也請三思了。

●作者:敖國珠/前新聞主播,文化大學副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