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正夯 當心高估值中的「含水量」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 NOWnews

鉅亨網

中國近期陸續發布的股票市場上市新規,將「獨角獸」推上網路熱搜榜,成為繼「黑天鵝」、「灰犀牛」、「大白馬」之後,與資本市場有關的刷屏詞。然而在熱潮中的獨角獸是否貨真價實?高估值之中有多少「水分」?投資人該當心資金追逐後出現「一地雞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蹭熱點:搶吃「獨角獸」政策紅利
3 月 30 日大陸存託憑證(CDR)試點辦法正式出爐,不僅為優秀創新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開闢了「綠色通道」,也將今年以來持續升溫的「獨角獸」熱推升到了新高度。

所謂「獨角獸」企業,最初定義是「透過外部融資後,估值達 10 億美元以上的未上市新創企業」。

而到現在「獨角獸」在中國,大到如 BATJ(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海外上市的「巨無霸」,小到剛剛獲得融資的各類「互聯網+」企業,形形色色的獨角獸概念讓人眼花繚亂。

渣打銀行中國財富管理投資策略總監王昕傑認為,在美國上市的 BATJ 並不在「獨角獸」範圍之內,更不存在「獨角獸」回歸的議題。

多位業界人士則表示,對於試圖從「獨角獸」政策紅利中分羹的蹭熱點行為,投資者還需多留心,別被亂花迷了眼。

找背書:為未來上市獲得優先條件
自從監管層就支援創新企業上市發出信號,各種「獨角獸」榜單、名錄就層出不窮。其中,3 月下旬一份聲稱科技部認定的《2017 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報告》,在網路上瘋傳。

這份 164 家企業入選的名單中,互聯網金融企業和電子商務企業占比超過 30%,曾陷入輿論漩渦的多家 P2P 企業,以及與比特幣挖礦相關的比特大陸赫然在列,引發網友爭議。 儘管科技部此後澄清並未參與評選和發佈「獨角獸」企業榜單,這份標著科技部下屬事業單位之一「科技部火炬中心」字樣的榜單仍被部分投資者視為「背書」。於是乎,入選企業彈冠相慶,落榜企業則紛紛打探如何擠進榜單,以便為日後上市攢下優先條件。

是不是有「背書」就能成為直通股市的獨角獸?證監會公佈的試點範圍給出了答案:屬於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軟體和積體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 7 大產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 30 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 200 億元人民幣的未上市企業。

星石投資合夥人、首席策略師劉可認為,明確行業範圍和規模門檻有助於嚴防一些企業偽裝成「獨角獸」擾亂資本市場。

值得注意的是,當下中國的獨角獸更多來自文化娛樂、遊戲、出行、物流等消費、商業服務行業。

王昕傑認為,中國更應著眼於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產業的扶持。「這不僅有利於資本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發展,也將更快推進中國經濟結構與資本市場結構更加均衡。」

嚴防獨角獸陷阱
一些業界人士擔憂,對於創新企業 IPO「估值不低於 200 億元」的界定標準,可能引發部分企業通過最後一輪融資「抱團取暖「,通過虛高估值的方式達到「獨角獸」標準。

事實上,短短兩三個月內,逾千億資本密集湧入鬥魚直播、寒武紀科技等 “獨角獸” 企業,這些企業的估值也隨之水漲船高。

此外,政策新規尚未盈利試點企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和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試點企業實現盈利前不得減持上市前持有的股票,但對於突擊入股者及股權投資機構則留下了可乘之機。

信達證券指出,對於未來可能通過 IPO 登陸 A 股的「獨角獸」而言,沒有盈利指標可能加大其發展不確定性和市場波動性,投資彈性和風險將同步提升。 一家創投機構合夥人表示,如果某些「獨角獸」在所處的行業價值鏈中沒有明確的地位,過熱的投資和過高的估值或淪為「擊鼓傳花」的遊戲。

原國泰君安證券總經濟師謝榮興則建議,針對可能存在的「獨角獸陷阱」,監管單位元應在調整上市規則的同時,同步修改減持標準,如規定創始股東、最後一輪融資方以及所有風投股東,必須 3 年以後減持,控股股東包括最後一輪融資方應有 3 年業績承諾,達不到預定目標則須按一定比例縮股。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鉅亨網》 連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