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留學生對孩子發展好或壞?立委柯志恩專業解析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圖/記者戴祺修攝,2018.04.11)
▲長期關注教育議題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圖/記者戴祺修攝,2018.04.11)

記者戴祺修/台北報導

藝人狄鶯與孫鵬之子孫安佐,在美國因戲稱欲朝就讀的學校開槍,遭舉報被警方逮捕,事件在台灣引起關注,也讓台灣小留學生的議題浮上檯面。曾任淡江學務長、長期研究教育議題的國民黨立委柯志恩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訪問時表示,小留學生的問題,還是要看孩子的適應能力與學習積極程度,特別出國時若時處於叛逆期,父母的角色就更為重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柯志恩自己也曾留學國外,她以自身經驗表示,她是在台灣念完大學後才到美國攻讀研究所學位,從她的經驗來看,只唸研究所比較難融入大學文化,只是單純的攻讀學位,但是若真的要融入美國文化與學習語言,攻讀大學會比攻讀研究所更好。

柯志恩說,跟她過去相比,現在台灣留學生的年紀越來越小,美國的大學是在高二就需要進行大學入學檢測(SAT),所以台灣小留學生去美國的時間點,應該選在台灣的八九年級,才會有時間進行準備。

但柯志恩提醒,在十幾歲的年紀,小朋友介於獨立與依賴之間,特別又遇上叛逆期,是形塑人格的重要關鍵,在此時到不同文化、語言的地區,若是適應不良,無法被同儕團體,會更為寂寞,因此家長的角色就更加重要。

柯志恩指出,一般來說台灣小留學生的狀況可分為兩種,一類是在台灣適應不良,希望換個環境,這類別的的學生可能對學習沒有動能,到了國外只會跟類似或是華人結團成夥,不見得能更真正對融入當地文化或學習語言、學業等有所幫助。

柯志恩說,第二類型則是孩子自己有學習的動能,到國外後才有學習的能量,但重點還是要看孩子的適應能力,同時台灣可能對美國學校內的學習競爭環境與壓力也不同。

一般來說會希望把孩子送往國外,是為了有更好的環境或是避免台灣僵化、過於競爭的學習環境。但柯志恩說,台灣父母認為美國的學習環境競爭不激烈恐怕是誤解,過去大家常聽到台灣的數理教學資優,到美國一定可以輕鬆學習如何如何等等,這恐怕是錯誤的觀念。

柯志恩表示,國外有分級學習的制度,若是希望加入頂尖的階段,要面對的可能是其他亞洲國家學生的競爭,像是中國大陸、印度等國家學生的競爭,壓力不見得比台灣小。

所以柯志恩說,要送孩子出國,必須要先考慮孩子的適應力,到底是不是應台灣的教育環境,還是要追求更高的學習層次。

而身為母親的柯志恩,自己的孩子是否也面對留學與否的狀況,柯志恩說,她有一男一女,但狀況比較不同,哥哥一路留在台灣念書,而女兒適逢父親赴美工作,國二時順勢就到美國念書,剛好有父親的陪同,所以問題不大。

柯志恩也開玩笑說,她有兩個孩子,剛好可以拿來做實驗,不過從她的經驗來看重點還是家人的陪伴與孩子主動學習的意願。

對於台灣的教育環境是否助長小留學生的風氣,柯志恩說,雖然台灣教改多年,但家長還是有名校迷思,過去台灣學子要面對僵化的聯考,但現在卻是要面對甄試等各種管道入學,所以可以看到依舊是各式補習班林立。

「台灣社會還是用學歷做取向」,柯志恩說,台灣連考政府單位的清潔隊員都需要考筆試,怎麼說服大家學歷不重要?她自己也當過父母,她也清楚很難改變家長的觀念,因此所以台灣學習壓力還是大,除非父母能夠真正改變觀念,能夠讓孩子適性發展,不然孩子的不快樂恐怕還是來自於父母的壓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