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森林鐵路文化 申請入世界遺產

▲成立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三大推手,(由左至右)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書勉、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圖/邱嘉琪攝 , 2018.04.17)
▲成立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三大推手,(由左至右)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理事長鄭書勉、金龍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蔡榮順、陳澄波文化基金會董事長陳立栢。(圖/邱嘉琪攝 , 2018.04.17)

記者邱嘉琪╱嘉義報導

保護在地遺產公民意識抬頭,嘉義地區陳澄波文化基金會、金龍文教基金會和台灣圖書室文化協會等三個民間團體,於今年1月13日成立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不侷限阿里山森鐵,擴及嘉義巿產業及阿里山檜林申請世界遺產,理事長郭盈良表示,透過公民運動在地耕耘,準備長期抗戰,「有沒有機會不知道,但是不做就都沒有機會」,展現積極實踐的決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理事長郭盈良指出,協會所推動的「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包含位於嘉義市的「產業區」、嘉義縣阿里山的「檜林區」及連結山上山下臍帶的「鐵道區」等三大遺產範圍。其林場規模在日治時期曾是東洋第一、甚或世界第一,昔日榮景造就嘉義木業城市的發展,雖然經過百年的興衰起伏,卻不能抹滅其作為世界遺產的價值。

郭盈良表示,目前全球1073個世界遺產當中有103個屬於文化景觀,且跨國性聯合申遺的案例日益增多。他說,從世界史和全球的觀點重新審視阿里山,我們不得不反省山林資源過度開發及後代子孫承受生態失衡的問題,這個世人稱之「難以面對的遺產」(Difficult Heritage)正是我們亟需保護的對象,透過申請世界遺產來保護阿里山珍貴的資產,不僅讓我們對後世子孫有所交代,也能提升在地居民的榮譽感。

▲阿里山世界遺產協會理事長郭盈良主持協會成立記者會。(圖/邱嘉琪攝 , 2018.04.17)

協會提出四點阿里山申遺的可行性分析及作法。第一,原始檜林僅分佈在美國、加拿大、日本及台灣等地區,尋求跨國型的申遺有其可行性;第二,廿世紀初阿里山檜木與指標性宗教建築的結合,如明治神宮、東福寺、朝鮮神社等有跡可循,無形資產的線性連結也是申請文化景觀入世遺的重要訴求;第三,由學者專家組成的「臺灣山林歷史文化資產學會」即將完成立案,全力動員年輕學者群投入為期十年的基礎研究,如歷史、生態、地質、博物館學等各領域並進,作為申請世界遺產的立論基礎;第四,由協會透過公民運動,凝聚在地居民共識,並集結NGO非營利機構、學校、社團以及集合眾人之力,促請文化部將「阿里山林業文化景觀」納入世界遺產潛力點,並落實推動世遺申請的各項工作。

郭盈良表示,雖然依當前台灣的國際處境而言,欲申請世界遺產定會面臨嚴峻的考驗,但並非完全不可能,他說,「有沒有機會不知道,但是不做就都沒有機會,已準備好長期抗戰。」

記者會中更提到阿里山申遺在森鐵部份,完全不受鐵路高架化建設影響,高速鐵路工程局捷運工程處嘉義工務所主任廖定坤更打包票說:「鐵路高架化與森鐵申遺絕對可以共存共榮,相得益彰。」獲現場一片掌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