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蛤?!五四運動是受越南及台灣啟發

▲全台第一家出版社及印刷所「聚珍堂」原貌。(圖/想想論壇/台灣教會公報社提供)
▲全台第一家出版社及印刷所「聚珍堂」原貌。(圖/想想論壇/台灣教會公報社提供)

文/Nam Quốc Văn

中國於 1919 年 5 月 4 日爆發了「外抗強權、內除國賊」的五四運動。五四運動包含了政治和文化二層次議題。有人主張五四運動源自陳獨秀、魯迅或胡適等人的新文化運動主張。事實上,就時間點來看,中國的五四運動遠遠落後於越南及台灣的新文化運動。或許我們可以說,中國的五四運動其實是受越南及台灣的間接影響才得到啟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不少歷史學者把新文化運動起源標記在1915年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也有人歸功於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 1917 )或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 1918 )。事實上,不論誰先點起新文化運動的一把火,在時間點上都比越南或台灣還晚。

越南的知識份子早於 1907 年就在河內創辦了推廣新文化運動的團體「東京義塾」( Đông Kinh Nghĩa Thục )。「東京義塾」的主要成員是一些留學日本的越南知識份子。他們有感於日本慶應義塾對日本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故設立東京義塾來傳授西方思想以及科學新知等。他們認定若要達成啟發民智的目的,就須從教導羅馬字、普及國民教育開始。所以「東京義塾」的第一要務就是普及以越南羅馬字書寫的白話文。他們要透過羅馬字來教育民眾、讓大眾有知識能對抗法國殖民統治。「東京義塾」雖然成立不到一年就被法國殖民者強迫關門,但他們的主張卻在知識份子之中普遍得到認同及支持。

▲越南東京義塾的羅馬字教科書。(圖/想想論壇/作者 Nam Quốc Văn 提供)

東京義塾成員主張推廣的越南羅馬字就是源自17世紀西方傳教士傳入越南的羅馬字。在彙整眾多傳教士的成果下,法國籍傳教士「得路」(法文名 Alexandre de Rhodes )在 1651 年出版了第一本越南羅馬字辭典《越南、葡萄牙、拉丁語3語對照辭典》( Dictionarium Annamaticum, Lusitanum et Latinum )。經過多年發展後,越南於 1865 年發行第一份的羅馬字報紙《嘉定報》( Gia Định Báo 1865-1910 )。嘉定報就如同台灣於1885年出版的第一份羅馬字報紙《 Tâi-oân-hú-siân Kàu-hoē-pò 》(台灣府城教會報)一樣,有帶頭普及羅馬字白話文之貢獻。

▲越南東京義塾的原址已改為服裝店。(圖/想想論壇/作者 Nam Quốc Văn 提供)

《嘉定報》的主編為「張永記」( Trương Vĩnh Ký 1837-1898 )。張永記也稱為「Pétrus Ký」,他出生在越南南部「永隆省」一個天主教家庭。他很有語言天份,不但懂得越南羅馬字和法文,也曉得漢文、字喃、拉丁文、希臘文、英文、日文和印度文等共計 27 種語言。他不僅做過《嘉定報》主編,又出版超過一百本的書。由於張永記學識淵博,故於公元 1874 年榮獲法國推薦入選為世界十八文豪當中的第十七位(唯一入選的亞洲人)。之後,張永記於 1883 年又榮獲法國科學院院士頭銜。張永記的成就不僅在越南國內獲肯定,也獲得當代國際上的認可,譬如大英百科全書(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就有介紹張永記。

▲越南《嘉定報》的封面。(圖/想想論壇/作者 Nam Quốc Văn 提供)

台灣的白話文運動和越南一樣,源自傳教士,且遠早於中國五四運動之前。英國長老教會的醫療宣教師「馬雅各」( James L. Maxwell 1836-1921 )來到台灣並於 1865 年正式在台南設教堂傳教。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馬雅各」發現西拉雅族曾使用羅馬字書寫新港文書的歷史。他因而啟發靈感,深信羅馬字對於推動信徒閱讀聖經有極大的幫助。因此他將羅馬字引進到台灣並開始翻譯羅馬字聖經。繼馬雅各之後,馬偕牧師( Rev. 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 )、甘為霖牧師( Rev. William Campbell 1841-1921 )及巴克禮牧師( Rev. Thomas Barclay 1849-1935 )等相繼投入羅馬字白話文(俗稱「白話字」 Pe̍h-ōe-jī )的推動,終於使得白話字在台灣落地生根並逐漸壯大。

馬偕將其學習台語的筆記整理成《中西字典》( Chinese Romanized Dictionary of the Formosan Vernacular ),該字典於1874年完成編輯,1891年委由上海美華書館印刷出版。這是第一部傳教士以台灣話為標準所出版的字典。甘為霖在台南本地人林錦生、陳大鑼的協助下編撰白話字工具書《廈門音新字典》(簡稱「甘字典」)。該字典於 1913 年出版,是台灣教會公報社第一本發行的白話字字典,也是台灣目前最普遍流傳使用的白話字字典。該字典於 2009 年時重新編印並正名為《甘為霖台語字典》。

白話字之所以能在台灣被普遍使用並對台灣白話文學及新文化運動造成巨大的影響,其中的大功臣之一就是巴克禮牧師。他於 1875 來到台灣傳教, 1935 年在台南逝世,總共在台灣貢獻了 60 年歲月。巴克禮牧師引進印刷術、印刷機,創立印刷所「聚珍堂」( 1884 年創立」),開辦第一份白話字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設立教育機構「台南神學院」,重新翻譯新、舊約聖經,編印《廈英大辭典增補》等。

▲《台灣府城教會報》( 1885 年)第一期封面。(圖/想想論壇/作者 Nam Quốc Văn 提供)

我們如果翻開《台灣府城教會報》,就會發現在五四運動以前已經有很多以台語白話字書寫的現代小說。譬如, 1886 年 1 月《台灣府城教會報》第 7 期有一篇小說名為〈 Ji̍t-pún ê koài-sū 〉(日本的怪事),內容主要是講一個貪心的旅館老闆被一個佯裝作老狐仙的客人騙錢的故事。這篇小說比魯迅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或胡適的〈文學改良芻議〉早了三十多年!

▲台語白話字小說〈日本的怪事〉( 1886 年)。(圖/想想論壇/作者Nam Quốc Văn提供)

除了傳教士的貢獻之外,當然也有台灣人後繼的推動,譬如林茂生、蔡培火、鄭溪泮、賴仁聲、王育德等。為了感念這些前人的貢獻,鄭兒玉牧師於生前號召台灣羅馬字協會、台灣教會公報社、長榮中學、台南神學院等單位於 2013 年 5 月共同辦理第一屆台灣羅馬字文化節,之後每年 5 月份都在台南舉行。今年的羅馬字文化節依然在5月份展開,計有文史導覽、白話字文史比賽、查台語詞典比賽三種免費活動,現場還可體驗操作全台第一台印刷機。有興趣的讀者可上台灣羅馬字協會官網查詢與報名。

●本文由想想論壇授權刊出

●作者:Nam Quốc Văn/漢字為「南國文」,曾留學美國與越南,差點就娶越南牽手,是國內極少數懂越南文的越南瘋。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