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Bobee去旅行/小清新西門必訪 西本願寺廣場

跟著Bobee去旅行/小清新西門必訪 西本願寺廣場(圖/保庇)
跟著Bobee去旅行/小清新西門必訪 西本願寺廣場(圖/保庇)

保庇

(文/連宜方 客家和泰雅混血、熱愛旅行的民俗文化見習生)不管是當地人或是外地遊客到訪台北時,西門町商圈一定是必訪景點之一。若你跟小編一樣不太喜歡人擠人、前胸貼後背的感覺,那西門町商圈的「西本願寺廣場」絕對是個很適合你駐足的地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西本願寺以前的平面配置圖。(圖/連宜方攝)
西本願寺以前的平面配置圖。(圖/連宜方攝)


西本願寺廣場現在的平面配置圖。(圖/連宜方攝)
西本願寺廣場現在的平面配置圖。(圖/連宜方攝)


西本願寺廣場距離西門町商圈有一小段距離,但也是步行就可以到的距離。西本願寺為日治時期隨著政府一同到台灣布教的佛教團體-日本京都西本願寺在台所建造的別院,屬於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當初建造西本願寺的初衷為給予從軍、久居的士官兵精神上的慰藉,以及給予受傷的士兵醫療上的幫助和照護;也專門為不幸戰死沙場的英靈提供超渡法事,其中的御廟所則是為信徒納骨的地方。

御廟所遺址。(圖/連宜方攝)
御廟所遺址。(圖/連宜方攝)


日本京都西本願寺於西元1895年隨軍隊到台灣傳教後,先是於台北城外成立首座布教所,後陸續購買今長沙街上的土地做為寺院的預備地。御廟所是最早完工的建築,於西元1922年完工,御廟所為提供信徒納骨的場所,緊鄰本堂,但在西元1975年的大火中付之一炬,僅留下臺基與地下室,現在到西本願寺廣場只能看到用玻璃擋住上方的御廟所遺跡。

樹心會館現址。(圖/連宜方攝)
樹心會館現址。(圖/連宜方攝)


鐘樓。(圖/連宜方攝)
鐘樓。(圖/連宜方攝)


樹心會館與鐘樓於西元1923年落成,為第二順序落成的建築。建造樹心會館的目的為提供葬禮、舉辦演講的集會場所,平常白天則是提供給幼稚園使用,星期日若沒有重大活動則由學校、青年會自由使用,之所以命名為「樹心會館」是因為兒玉源太郎總督曾賜匾「樹心佛地」給西本願寺台灣別院。當時許多參加完葬禮的親友們會聚在樹心會館內吃飯、聊天,聯絡感情並稍做休息,現在的樹心會館則做為展覽空間繼續活躍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鐘樓位於本堂的正前方,在布教的初期,由真宗本願寺派遣的教使「紫雲氏」在一次布教的場合說到一位民眾因為聽到寺院的鐘聲因此和佛法結緣的事件,有位聽講者聽了非常感動,便委託大阪銅器會社鑄造銅鐘捐獻給正在籌建的西本願寺台灣別院。但目前我們看到的銅鐘並非當初的銅鐘了,原本的銅鐘已不知去向,現在鐘樓內的銅鐘是再製的。

這次為小編導覽的李大哥還提到,於西元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時期,曾有軍團和流離失所的居民一同居住於西本願寺,聽說人口密度最高的時候,曾有200多戶同時居住於此,且我們現在看到的鐘樓,當時可是擠了六戶人家呢!

此鐘為後來再製銅鐘。(圖/連宜方攝)
此鐘為後來再製銅鐘。(圖/連宜方攝)


本堂前的參道。(圖/連宜方攝)
本堂前的參道。(圖/連宜方攝)


西本願寺於西元1975年4月5日(先總統 蔣公逝世當天)凌晨發生火災,包括本堂、庫裡、御廟所皆難逃火噬、付之一炬。本堂上部的木造殿堂全數燒毀,僅存底部的混凝土造臺基、階梯和部分欄杆,實在是相當可惜!若是現在到西本願寺廣場參觀的話,樹心會館、鐘樓、御廟所臺基、本堂臺基、參道都是很幸運逃過火劫的歷史遺跡。

本堂僅存的混凝土造臺基現為臺北市立文獻館。(圖/連宜方攝)
本堂僅存的混凝土造臺基現為臺北市立文獻館。(圖/連宜方攝)


現在的西本願寺廣場除了有重建後的「輪番所」改建為咖啡廳提供日式、台式茶點外,本堂下方的混凝土造臺基也改建為臺北市立文獻館,定期展出台北市相關文獻文物,文獻館內也都有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訓練的志工們駐點提供導覽、解說,讓參觀者可以更全面地認識西本願寺廣場。

文獻資料室藏書豐富。(圖/連宜方攝)
文獻資料室藏書豐富。(圖/連宜方攝)


文獻資料室藏書豐富。(圖/連宜方攝)
文獻資料室藏書豐富。(圖/連宜方攝)


另外,於文獻館內部還有文獻資料室,資料室內藏書非常豐富,多是台灣地理、文史資料相關書籍,若是需要相關資料的人,只要是開放時間內,這裡的資料室非常歡迎大家來看書喔!但要注意,文獻資料室的書不能外借喔!

這裡的草地、廣場都相當廣大,非常適合全家老小一起到這裡曬太陽、走走、看展、聽導覽、看書等等……全家出動一起來了解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資料參考: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西本願寺廣場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