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昭應宮媽祖面山不面海 科甲聯登沒騙人

宜蘭昭應宮媽祖面山不面海 科甲聯登沒騙人(圖/保庇)
宜蘭昭應宮媽祖面山不面海 科甲聯登沒騙人(圖/保庇)

保庇

(文/林書竹 民俗文化一年級)昭應宮為宜蘭古城中心,即現今宜蘭市區最熱鬧的地方,守護舟船來往頻繁的重要樞紐。但卻由原先面海的方向,180度大轉彎改為面山,這個改變使宜蘭成為東部文學蓬勃發展,以及知識傳播的中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天公爐(圖/林書竹攝)
天公爐(圖/林書竹攝)


昭應宮建立於清嘉慶13年(公元1808年)由廳治南街(今新民里)集資建立,主祀天上聖母媽祖,又稱做媽祖宮。當時交通仰賴河運,由宜蘭河連接烏石港,再轉運到基隆、淡水、中國等地。古城西門最接近港口,逐漸發展出各種商業公會及繁榮街道,因此才會選擇舊城中心建立昭應宮。

清嘉慶15年(公元1810年)正式將宜蘭納入清朝版圖後,楊廷理擔任台灣知府便撥款整修,由皇帝敕建昭應宮,而成為官祀廟宇。無論是生活或是信仰上都是重要中心,因此官府若有重要事項頒布宣導、張貼諭旨都會選在昭應宮。

昭應宮宮前大樓概略,紀錄改向易座緣由(圖/林書竹攝
昭應宮宮前大樓概略,紀錄改向易座緣由(圖/林書竹攝)


道光14年(西元1834年),當時有位命理師說只要昭應宮將坐向改成座東朝西,宜蘭必定會出舉人進士。於是就將原本的昭應宮拆除改建於原址對面,改建之後宜蘭果然出了進士楊士芳、舉人李望洋等人,因此在當時成為難得一見面山不面海的媽祖廟。

日治時期蔣渭水在昭應宮後殿成立讀報社,社內陳列各類思想、知識書籍,散播革命意識為當時抗日據點。

開蘭三大老(圖/林書竹攝)
開蘭三大老(圖/林書竹攝)


來到昭應宮後殿二樓,左龕三尊身著清朝官服的神像吸引人目光,這三位就是開蘭三大老,楊廷理、翟淦、陳蒸。楊廷理丈量土地、戶口普查奠定民政發展,成立仰山書院品請儒士講學,啟發宜蘭文學風氣。接任的翟淦、陳蒸延續楊廷理建設方向,翟淦甚至過於投入公務治理而在任內過世,陳蒸更是以愛民惜士而受到百姓愛戴。三大老的功勞《噶瑪蘭廳志》皆如實的記載,民眾因此特別雕刻神像供奉祭拜,表達對三大老的感謝。

昭應宮正殿(圖/林書竹攝)
昭應宮正殿(圖/林書竹攝)


昭和7年(西元1932年)昭應宮再度整修,將前殿至正殿兩側山牆從土埆牆改為紅磚牆,其餘屋瓦雕刻、石柱門窗則維持道光年間改建時的原始物件。二戰時期宜蘭為神風特攻隊基地,因此遭到美軍空襲,昭應宮也受到波及,後殿木造閣樓遭到炸毀,部分文物也因此毀損。戰時民生困苦,難以籌措經費整修後殿,直到民國52年才由當地士紳集資重。但本次重建卻對古蹟破壞及大,原有的戲台拆除改為商店,後殿也全數使用水泥重建,因此只有前殿和後殿,及日治時期整修的山牆被列為古蹟。

若有機會來到宜蘭昭應宮,除了好好認識廟宇建築和各個年代留下的牌匾之外,別忘了帶一張古城地圖,以昭應宮為中心,重新認識宜蘭古城的美麗。

資料來源:

臺灣宗教百景-昭應宮

【巡田水遊記】宜蘭昭應宮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