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順米食重現鄉村回憶 23歲大男孩的創業路

日順米食重現鄉村回憶 23歲大男孩的創業路(圖/今日觀點)
日順米食重現鄉村回憶 23歲大男孩的創業路(圖/今日觀點)

今日觀點

「老客人多送你一個啦!」簡單的問候,在節奏快速的台北的街頭顯得熱情溫暖,下班時間,熙熙攘攘的人群穿梭在捷運站附近,一個小小不起眼的攤位卻引起了行人駐足排隊。「日順米食-古早碗粿專賣」就有這樣的吸引力,簡單的碗粿,卻讓人想一吃再吃,有的客人更一次就包了10顆!但更讓人意外的是,老闆呂曜舜是個年僅23歲的大男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的碗粿比外面的香!」回頭客絡繹不絕,簡單的滋味卻十分有魅力,遵循傳統古法,一咬下滿口米香溢出,加上包覆其中的大塊肉片,自家特製的菜脯與蒜泥在口中奏出交響曲,成為吸引老饕的關鍵。除了傳統的鹹食口味,日順米食也自行研發了黑糖口味的甜碗粿,讓喜歡甜食的人也能大快朵頤。

大學畢業的年紀,許多新鮮人往往還在尋找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或是進入職場成為「職場菜鳥」,呂曜舜卻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年輕人自己開店當老闆,在台北這個節奏快速、物價高昂的地方,似乎很難想像,也舉步維艱,但他憑著一股傻勁與熱情,就為了重新塑造與鄉村童年的溫暖記憶。

回憶的滋味



「莿桐的六合村,被小時候的我認定是全世界最快樂的地方。」呂曜舜母親來自雲林,家鄉是個在嘉南大圳下的稻穗搖曳中的三合院,簡單的小村落乘載了他最單純的童年回憶。

出生在一個大家族,20個表兄弟姊妹從小玩到大,回到家鄉「就好像是開派對一樣」,外公就像是他們的大樹,在這鄉村的遊樂園屹立不搖。但好景不常,在呂曜舜外公過世後,外婆也離開了這個世界,童年的遊樂園漸漸畫下熄燈號,但生命與鄉村的牽連卻緊緊扣在一起。

過去由於略顯陰柔的氣質,讓呂曜舜在成長階段並不順遂,常被同儕欺負又或是排擠,但在那個年紀,總是有太多太多的祕密無法與家裡人坦承,這時碗粿出現在他的生命中。

碗粿阿嬤是外婆的朋友,在他的回憶中,散發著米香的碗粿是連著瓷碗送到家,一個鍋子裝醬料,小的裝蒜蓉,吃完了再將整座小山的碗帶回去碗粿阿嬤。每當有不如意時,呂曜舜總是躲在家鄉的角落哭泣,平復心情、打起精神後吃兩個碗粿,再帶一兩個回家,他說,「吃碗粿就像是必要的治療,和帶回城市的平安米一樣。」碗粿的香氣成為他和外婆家的聯結。

害怕之後吃不到這樣的好滋味,決定與碗粿阿嬤「拜師學藝」,學成後,在台北租屋處開始重現「童年好滋味」,就像是回到那個青澀的年少時期。剛開始,做多了,於是拉著個小推車沿路兜售,路邊的爺爺奶奶們意外的買單,也陸續接了一些訂單,他的碗粿店也開始看見雛型。

真正的開店契機,是他在求學時生了病,因為身體的關係要常常跑醫院回診治療,長幾個月的時間都不能正常上課,讓他開始思考人生是否能有別的可能性,最後決定用原先計畫要繼續學習的錢當作資金,正式開始創業人生。

堅持重現古早味



從早上9點就開始準備,得忙到晚上5點多才能開始販賣,手工碗粿的誕生可說是馬虎不得。除了繼承傳統的好手藝外,呂曜舜也對食材有所堅持,由於台北的米行無法確定原物料的來源,對貨源不放心,他堅持使用台灣在地米,從雲林產地直送。除了原物料外,對於製作過程也毫不馬虎,不同於台北許多碗粿店為圖方便使用塑膠碗,堅持使用瓷碗,雖然又笨重且需要清洗,但他仍堅持這樣才能重現古早味。

他提到,忙碌的台北人其實對米食文化並不熟悉,台北多是麵食文化,希望能透過小小的努力,讓台北人也發現米食的美好。在這擺攤的過程中,他也發現,台北年輕人的口味偏鹹,比較熱愛鹹的碗粿,而南部人則對甜的碗粿接受度高。在採訪的當日,就有一位從南部上來工作的客人說,自己就是為了甜的碗粿才特地來排隊。

日順米食主要採網路行銷為主,由於擺攤時間不固定,通常都在臉書上公布擺攤時間,透過網路「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也吸引了許多新客人到訪。採訪當天,有許多客人表示,是看了朋友轉貼分享,好奇才來吃吃看。傳統美食要打入年輕市場,也要有年輕的行銷方式,除了網路行銷外,日順米食也會前進年輕人聚集的市集擺攤,呂曜舜說,由於過路客較多,市集主要以打廣告為主,但也有一定的成效。

青年創業的迷惘



創業路並不順遂,台北高昂的房價成為第一塊鐵板,加上許多做碗粿的器材工具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資金不但快速流失,且小小的店面不在熱鬧的大街上,無法吸引客人,僅能當作工作室使用。要吸引客人只能拖著攤位到顯眼的位置擺攤,但只要運氣不好遇到警察取締,辛苦一天的成果就這樣付諸流水。

人力問題也是個大麻煩,呂曜舜感嘆地說,一個人要自己做1、2百個碗粿,且要一個個放入蒸籠在細心地從瓷碗中挖出來,就要花上大半天的時間,所以需要聘請員工幫忙。他說,希望給員工好一點的環境,由於開店時間不固定,目前都是時薪制人員,努力給出高於勞基法的薪水,但成本也會隨之增加。

目前「日順米食」的營業額還無法支撐支出,呂曜舜在平日時還必須做別的工作來打平支出,他說「我是不要命才出來做」,由於家裡並沒有餐飲背景,他憑藉著熱情,希望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但現實卻沒有這麼順遂,他也說,其實不知道自己現在還能撐多久,但許多客人的私訊支持、希望能在吃到這樣的好滋味也成為他走下去的動力。

青年創業,多了一番熱情與衝勁,但卻少了很多很多資源,雖政府有提供創業基金,呂曜舜說,自己會不怪政府,也希望盡量不要用到大家、納稅人的錢,但若政府要提供創業的幫助,與其給資金,不如提供場地,對他來說,最沉重的負擔就是高額的房租。

對於未來,呂曜舜坦言,自己還是希望能夠支持下去,畢竟面對客人、擺攤都是令人開心的事情,但現階段不確定還能走多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