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織女張鳳英  用親情織出原鄉記憶

▲張鳳英為了保存對外婆的孺慕情感,織出一件件有著家傳、外婆代表性圖紋的美麗作品。(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張鳳英為了保存對外婆的孺慕情感,織出一件件有著家傳、外婆代表性圖紋的美麗作品。(圖/十三行博物館提供)

記者陳志仁/新北報導

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織女張鳳英,為了保存對外婆的孺慕情感,織出一件件有著家傳、外婆代表性圖紋的美麗作品;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館表示,即日起至8月26日展出「原帽•重現-台灣原住民族帽飾特展」,歡迎民眾前往參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十三行博物館指出,古代神話中,牛郎與織女執著永恆的愛情令人動容,現代更有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的織女張鳳英,為了保存對外婆的孺慕情感,織出一件件有著家傳、外婆代表性圖紋的美麗作品;張鳳英與媽媽張貴珠同時被登錄為「賽德克傳統織布技藝保存者」,承襲外婆國寶級織女的稱號與使命。

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人有著祖靈的傳說與信仰,女性勤於織布可受到祖靈的眷顧,順利通過彩虹橋,早期每個賽德克族女孩都會在母親的教導下,努力學習織布;張鳳英說,「從小跟在被大家稱呼為國寶級織女的外婆張玉英身旁,從栽種苧麻到紡紗織布,好像變魔術一樣神奇,從此對於傳統織布深深著迷。」

張鳳英認為,原本只是單純的將繁複技法做成筆記,一直到外婆過世後,拿出一本本的筆記重新複習,本來覺得很困難的圖紋,在反覆推敲後,逐漸整理出規律,在這個過程中,感覺外婆在身旁給她力量,讓她繼續完成外婆推廣部落織藝的夢想;此外,先生去年自大學教職退休後,也一起從事織藝傳承的工作。

十三行博物館長陳春蘭強調,台灣原住民族工藝是十分重要的文化資產,隨著時間的變遷,耆老們逐漸消失,文化傳承工作更是彌足珍貴,「原帽•重現-台灣原住民族帽飾特展」集結各族當地的工作坊及工藝師,參照部落的傳統與傳說故事詮釋帽飾意涵,展示原住民族獨特的文化瑰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