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廣場》沈榮欽/台北市長選舉的獨裁者遊戲

▲台北市長柯文哲。(圖/NOWnews資料照)
▲台北市長柯文哲。(圖/NOWnews資料照)

文/沈榮欽

假設有人給你 1 萬元,要你和另一個人分享,你可以提出一個數字給對方(例如 4000 元),剩下的就是自己的( 6000 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方收到你的提議後,可以決定是否接受。如果接受,兩人就照提議分錢;如果不接受,雙方都得到 0 元。

這時你會提議分多少錢給對方?

這就是賽局理論的獨裁者遊戲,或稱為最後通牒遊戲,或哀的美敦書遊戲。按照美麗心靈納許均衡的想法,你會提出儘可能少的錢給對方(例如 1 元),而對方必然會接受。因為即使是 1 元也好過拒絕的 0 元。

這個獨裁者遊戲就是柯文哲與民進黨的提名遊戲。對柯文哲來說,民進黨因為派不出強棒,所以過去這些日子搞的小動作實在無關緊要,柯文哲在台北市有民進黨所無可匹敵的人氣,所以在獨裁者遊戲中,柯文哲是提出提議的一方,民進黨是選擇接受與否的另一方。

在這種情形下,民進黨的最佳策略就是不提名,以便爭取與柯文哲合作,還可以獲取一些政治利益。而依照「納許均衡」,柯文哲應該儘可能少給民進黨,以便獲取最大利益。這便是柯文哲口中所說的理性決策,但民進黨被少數人綁架,所以無法做出理性的反應,依舊提名姚文智。

因此無論柯文哲提出兩岸一家親、砲打賴清德、批評前瞻計畫、罵民進黨白痴,無論柯文哲如何出價,民進黨都應該吞下,這不僅符合柯文哲的利益,也符合民進黨的利益。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清清楚楚。

回到獨裁者遊戲,實驗的結果顯示,多數人都不按照理性行事,如果獨裁者給予第二任的提議少於 25% ( 2500 元),多數人就會拒絕這個提議,而寧願雙方都得到 0 元。表示人們對「公平」的要求不下於經濟理性。

有人說第二人拒絕是因為要讓獨裁者知道,這樣的分配不利於日後建立公平社會;有人則發現證據,或許是第二人有自我控制的問題,也就是通常人的規畫是長期的,但是行動是短期的,因此明知有點錢比沒錢好,卻無法抑止內心對獨裁者不公平的憤怒。

有些人則找到了如何令獨裁者分配更公平的因素。例如如果在小社區或社團中,獨裁者的分配就會更公平,因為彼此可能認識,獨裁者會因為日後可能會再見面或是彼此有認識的熟人,而追求長期的公平。

在政治人物的小圈圈中,獨裁者知道一次選舉不能整碗端走,否則無法長期得道多助,因此會給雙方留點餘地,以便日後能夠再合作補償,促進長期的公平。

但是經濟系學生的想法通常不同(雖然有一個結果認為經濟系學生比其他系學生更無私、更注重公平,但多數實驗結果與此相反),經濟系學生通常表現得更為自私,自私者一旦成為獨裁者,給對方的錢就會更少。柯文哲自私的自我,或許是他令合作破局的原因。

但是經濟系學生自私的因素是什麼呢?實驗發現,是因為他們對獨裁者給出較少金錢的期望,與他們對第二任接受金錢的期望值都比較低。柯文哲或許在內心深處真心覺得民進黨應該接受較低的價格,所以認為即使如此,也不妨礙雙方日後的合作。

有些人則發現,這也可能是文化的影響,例如蒙古人普遍會分配得更公平。對從小一路當好學生在台灣長大的柯文哲,自然會更缺乏蒙古人這種公平的文化基因,而更傾向於好學生應享有特權的特權階級文化。

但是在另一方面,有些人發現獨裁者的分配與其社會地位有關,高社會地位的人比較不好意思給第二人太低的提議,有損其地位與社會資本。身為媒體焦點首都市長的柯文哲,與此完全不符,要不是柯文哲認為自己並非高社會地位,就是柯文哲的自私與自我意識過於強大,而抵消了社會地位的效果。

但是我認為比重更多的是另一種原因。因為柯文哲在市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高支持度,使得他認為自己在台北市長選舉中,面對民進黨依舊是絕對強勢,毋需給與民進黨較多的籌碼,因為對有些人而言,高社會地位帶來的是不好意思表現過於自私,但是對有些人而言,高社會地位意味著應該展現權力而非讓步,因為這樣做並不妨礙心中估算理性結果的勝利機率,選民依舊會大力支持。

因此對這場台北市長選舉而言,我真心希望有人能夠以柯文哲為個案研究台灣的民粹政治,畢竟台灣政治人物將民粹掛在嘴邊這麼久了,也從未見到具體的研究,柯文哲無疑是其中極佳的經典案例。

●作者:沈榮欽/加拿大約客大學副教授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