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養生與新生/許榮助孫女結合插畫行銷 重振中藥朝氣

▲許書嫚(左)、許書涵(右)為知名中醫師許榮助的孫女,現為新博愛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圖/記者李依頻攝)
▲許書嫚(左)、許書涵(右)為知名中醫師許榮助的孫女,現為新博愛中藥行第三代經營者。(圖/記者李依頻攝)

記者李依頻/台北報導

新博愛中藥行第三代經營人、也是知名中醫師許榮助的孫女許書涵、許書嫚姊妹,與插畫家聯手推出四款童趣茶包,並開發中藥零食,利用新行銷方式,吸引更多年輕人了解中藥養生的益處,希望日漸沒落的中藥行重拾朝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間中藥行鄰近三重三和夜市,在熙來囊往的人群、叫賣聲和食物香氣中,悄悄隱身於小巷弄裡,看到招牌後走進店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中藥行裡常見的百草櫃,以及正在一旁忙進忙出的許書涵。

1985年出生的許書涵,因為家庭背景使然,從小就有吃中藥的習慣,大學畢業後到家裡的中藥行幫忙,後來曾到日本從事保健食品相關工作,觀察到日本人對中藥的接受度比台灣人高,於是萌生回台推廣中藥的念頭,希望讓國人也喜歡中藥。

她的妹妹許書嫚,大學畢業後一度想到國外念書,卻因為日本發生311地震暫緩計畫,選擇返家幫忙,後來慢慢培養出對中藥的興趣,決定留在中藥行發展。

由於台灣中藥行逐漸式微,經營中藥行並非易事,加上年輕人想到外面世界闖蕩,姊妹倆在接手前也曾掙扎不已。

像許書涵就掙扎了半年,她說:「害怕自己不能做想做的事,也擔心長輩能否接受新想法,更怕因為公事和家人產生摩擦、影響感情…。」但2010年她決心返台傳承,6年後妹妹也加入經營,姊妹倆攜手推廣中藥行。

▲許書涵(右)和許書嫚(左)過去沒有中醫藥背景,接手家業一切從頭學起。(圖/記者李依頻攝)

年輕人不敢踏入中藥行

為了維持中藥行的生意,一路上這對姊妹遭逢諸多困難。

例如,兩人過去學的是日文跟企管,不具中醫藥相關背景,所以包括認識各種中藥材、百草櫃的存放位置、學習古法炮製跟切曬藥材等工作,都必須從頭學起。

此外,由於她們的爺爺、新博愛中藥行創辦人許榮助,為了顧好病人健康而堅持選用好藥材,藥材成本比一般同業高,難免會遇到客人因為不了解藥材品質和炮製過程有異,而抱怨藥材售價比別家貴。

加上店面位於巷弄內,許多人路經此處,卻不曉得裡面暗藏中藥行;或常常碰到年輕人由於不了解,而不敢踏入中藥行買藥材,上述因素都讓姊妹倆在推廣中藥時遇上重重阻礙。

為使更多人明白中藥的好處,她們開始思考中藥行轉型,同時付諸行動創新。

找插畫家合作開發童趣茶包

因緣際會下,新博愛中藥行參加了衛福部2016年的中藥行創新輔導計畫,獲選為衛福部創新營運重點輔導的中藥行,透過這次機會,姊妹倆邀請插畫家繪製可愛插畫本與公仔,並聯手打造四款中藥茶包,透過新行銷方式吸引大眾認識中藥文化。

許書嫚表示:「當初會想研發茶包,是因為身邊朋友覺得中藥又苦又黑,很討厭喝中藥,但其實中藥的好處很多,希望讓大家有機會接觸,加上觀察到現代人愛喝手搖飲料,才想開發茶包。」方便沖泡的中藥茶包,成功吸引年輕人目光,讓大家更樂於接受中藥、利用中藥來保健養生。

▲姊妹倆與插畫家聯手推出四款童趣茶包後,也陸續開發中藥零食。(圖/記者李依頻攝)

▲姊妹倆與插畫家聯手推出四款童趣茶包後,也陸續開發中藥零食。(圖/記者李依頻攝)

然而,老店新生的過程裡,不免也碰到世代衝突。

許書嫚回憶:「原本四款茶包的外盒包裝都設計成白色,我們覺得白色簡單大方,看起來也有質感,但爸媽認為四款顏色要不同,比較方便區分,那時我們沒有想很多,反而擔心顏色不同,要額外開版會多花錢。」

然而,這樁衝突反而讓姊妹倆從長輩身上學習到更多經驗。許書嫚補充:「其實爸媽的意見是對的,之後發現有些長輩不識字或字太小看不清楚,無法分辨四款茶包的差異,用顏色區分比較好。」

除了開發茶包,姊妹倆也參考其他國家的伴手禮來研發茶點,譬如「椰棗核桃」,即是將中藥材融入日常生活飲食,把中藥材變零食化,藉此提高大眾對中藥材的接受度。

據了解,上述創新產品除了誘引年輕人嚐鮮,也有不少外國客購買,甚至還曾有演歌雙棲的男藝人委託經紀人來採買茶包當禮品。

另外,許書涵跟許書嫚還透過參加中藥展、旅展、美食展方式,一方面推廣自家產品,一方面也趁機蒐集大家的試喝回饋。

許書涵回想,由於她和妹妹已習慣喝中藥,所以起初沖泡茶包時都泡得很濃,「我們會覺得中藥味很重、好好喝」,但一些參展的人試喝後卻不習慣中藥味,因此她們也逐漸調整沖泡比例、改良中藥茶飲。

未來在中藥行創新方面,許書涵說,除了持續研發新茶包外,也考量到吃素人口變多,將來亦希望利用中藥製作素食零嘴, 讓越來越多人能透過日常生活飲食來認識中藥。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