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純網銀來囉/光靠低手續優惠 業者喊行不通

▲金管會將開放2張純網路銀行執照,雖然國外有不少純網銀成功案例,但在台灣銀行業過度競爭之下,是否能成功在台複製,金融業者認為有待觀察。(圖/NOWnews資料照)
▲金管會將開放2張純網路銀行執照,雖然國外有不少純網銀成功案例,但在台灣銀行業過度競爭之下,是否能成功在台複製,金融業者認為有待觀察。(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顏真真/專題報導

大陸與南韓的純網銀在祭出高利率、低手續費策略下,獲得不少用戶青睞,但這種模式適合台灣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台灣金融覆蓋率高,在激烈競爭態勢下,銀行早就調降手續費,純網銀想靠低手續費優勢來挑戰傳統銀行並不容易,最後決戰點應該會在創新性商品開發,以及利息優惠及使用方便性。

業者分析,目前台灣習慣使用數位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多半都是「自主性較高」的顧客。這群人多數是「喜歡什麼都自己來」的民眾,例如樂於自己進行資產配置的用戶,他們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使用比例就偏高。

王道銀行是國內首家原生數位銀行,他們透過客戶分析後,還得到其他結論。例如該銀行提供了各項存款、轉帳、貸款、外匯買賣、投資理財、繳費及24小時視訊客服等數位銀行功能,客戶只要透過App,幾分鐘內就能快速開立數位存款帳戶,且不受分行據點限制。

這種服務吸引了「高度仰賴行動裝置」的年輕世代,使用者中有超過8成年齡都不到40歲。因此,業者又推出多元、創新且有趣的轉帳方式,例如通訊錄轉帳、發紅包、QR Code掃描轉帳、搖一搖轉帳等,每月交易已逾10萬筆。

此外,機器人理財服務也頗受客戶歡迎,滲透率超過1成,客戶能以1000元的極低門檻參與投資,並獲得大數據演算後得到的投資組合建議。

▲銀行業者發現,目前台灣習慣使用數位金融服務的消費者,多半都是「自主性較高」的顧客,尤其是年輕世代。(圖/NOWnews資料照)

從該數位銀行的分析可以看出,年輕世代或許正是純網銀的最重要目標客戶,而純網銀的成本結構、資源分配與客群,和目前傳統銀行明顯不同,業者資源將大量配置到IT(資訊科技)及網銀上,更會發展出不同的產品線。

方便、創新,甚至是趣味,已是國內數位銀行提供服務的發展方向。但「借貸便利、低利息」,或「高存款利率、低手續費」優惠,是否能加強純網銀發展動能?是否能吸引年輕用戶使用、搶盡傳統銀行的生意?答案並不那麼絕對。

純網銀經營模式除了初期軟硬體投資外,少了設立實體分行的成本,也降低了整體人力需求,整體營運成本上一定比傳統銀行低。國外純網銀業者就將這些省下來的資源,轉進低手續費優惠,藉此吸引大批民眾使用。然而,這種操作,必須建立在「傳統銀行手續費偏高」的前提下。

▲外國傳統銀行手續費偏高,也成為純網銀利用低手續費挑戰對手的武器。(圖/NOWnews資料照)

事實上,國外傳統銀行的各種手續費,都可以用「貴到爆」來形容,就連打電話給客服都需要付費。以韓國為例,ATM跨行提款的手續費約是台灣的一倍,一旦過了銀行營業時間,即使是在開戶銀行的ATM提款,都還得加收手續費。其他國家傳統銀行的各種手續費也相當高。在這種環境下,國外純網銀祭出低手續費的優惠,就相當吸引客戶。

但台灣環境卻很不同,國內過去的傳統銀行競爭激烈,各家業者早就在手續費上大動手腳,如今收費親民,且各家銀行的差異也不大。因此未來台灣純網銀業者,如果想拿「低手續費」的價格戰來和傳統銀行PK,優勢恐不明顯。

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則分析了大陸純網銀的成功主因,答案也不在低手續費等優勢上,而是「市場夠大、人口夠多」的先天優勢,以及數位金融服務「碎片化」的概念上。

他表示,台灣私人銀行的服務門檻,要求客戶資產至少要30萬美元起跳,外銀甚至提高標準到百萬美元。但大陸業者卻喊出「500、1000人民幣就可享受私人銀行財富管理服務」的口號。

李長庚形容,這就是把1000萬美元的產品,切割成1萬個單位,賣給1萬個人。就像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商品一樣,過去買一棟大樓要花數10億元,但現在一般人只要花1萬元就可以買REITs。

再舉汽機車險為例,台灣保單商品往往是一年一約,但大陸很多城市進城有管制,如果駕駛人在單號日才能進城,保險就買單號日就好;日本也有很多人只在假日開車,所以只要買假日保單即可,這些都是數位金融服務的「碎片化」概念。

▲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認為,台灣的純網銀,如果沒有足夠客戶數,必須尋求其他變形突破。(圖/NOWnews資料照)

台灣未來的純網銀服務,也可以開啟「碎片化」商品的腦袋。不過,李長庚說,這模式在大陸很成功,但在某些地方卻不一定,主要是大陸有14億人口,碎片化後仍可累積足夠的客戶數。不過,台灣客戶數、客戶結構與大陸差異太大,如果沒有足夠客戶數,恐無法達到同樣效果,必須尋求其他變形突破。

一位國內銀行的數位金融部主管也表示,國內的網路銀行已成了基本服務,大部分客戶都用來轉帳、查餘額、做定存及買基金,如果金融業者想透過純網銀來增加獲利,勢必要做些創新服務。

他舉例,國外有些業者會做小額信貸,透過賺取手續費來cover其他成本。香港有家不設實體店面的小額信貸公司,風控團隊總共2、300人,該業者讓客戶下載App同時,要求客戶同意讀取手機中的通訊錄、簡訊、來電及去電紀錄、GPS定位,以此來綜合評分授信風險。

類似這種透過大數據及風險控管團隊來快速核准貸款的工作,國外已有相當多案例,但國內的網銀申貸最快也要隔天才能核准。假設台灣的純網銀成立,雖然不會像香港小額信貸公司像客戶索取這麼多資料,但「動作一定要快」才能跟傳統銀行服務不同。

▲剛出社會的年輕人與畢業生,也可能是純網銀業者未來開發的主力客群。(圖/NOWnews資料照)

業者還認為,台灣純網銀必需透過服務差異化,不只「搶現有銀行客戶」,還要搶一般銀行爭取不到的族群,如學生。然而,業者如何控管風險、開放更小金額的便利貸款(如5000元),甚至反過來收取高額手續費,反而可能成為國內純網銀業者的戰場與生存空間,並非像外國純網銀,單靠低手續費等優惠來搶食市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