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少見濕壁畫 就在嘉義百年古剎慈龍寺

台灣少見濕壁畫 就在嘉義百年古剎慈龍寺(圖/保庇)
台灣少見濕壁畫 就在嘉義百年古剎慈龍寺(圖/保庇)

保庇

嘉義慈龍寺建立於清乾隆時期,落伽山觀世音菩薩屢屢顯神蹟,讓居民逃過一劫,使得香火愈來愈鼎盛。民國38年邀請國寶級畫家林玉山,以濕壁畫的技法繪製《龍》、《受天百祿 (鹿)》、《降爾遐幅 (鶴)》、《萬年封侯(猴)》及《八駿馬》等作品,成為慈龍寺的特色之一。今年獲得文化部補助,終於能夠開始修補濕壁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慈龍寺建立的年代眾說紛紜,有人說是明末,有人說是清乾隆,慈龍寺的歷史沿革則是記錄為清乾隆41年(西元1776年)是由一群佛教徒將落伽山觀世音菩薩,迎請至當時的諸羅縣桃城外河溝北側番社口,就這樣留在當地建廟祭祀。

佛祖知天機匾(圖/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佛祖知天機」這塊牌匾上,留下佛祖賜與信眾的詩詞:「憂憂憂憂又可憂,浮名浮利莫爭求,台灣雖是東洋鎮,三三過後再回頭」提醒信眾即使陷入戰爭也不可失去人性,更要保持善心好好生活。人們有菩薩的指引,即便戰後生活痛苦難熬,依然互相扶持度過難關。

明治39年(西元1906年)的嘉義大地震,慈龍寺因而倒塌,在信眾的努力下,原址重建。但昭和13年(西元1938年)日本政府進行寺廟整理,慈龍寺被併入城隍廟。直到民國36年(西元1947年)信眾認為應該給觀音菩薩一個自己的廟,再度發起重建。

受損嚴重的《八駿馬》(圖/財團法人嘉義市慈龍寺FB粉絲專頁


恰巧日治時前獲得台灣美術展覽會三少年美稱之一的林玉山就住在慈龍寺對面,因而受到邀請,為慈龍寺進行廟宇彩繪。加上林玉山擅長描繪動物,因此留下五幅少見用濕壁畫繪成的作品。氣候潮濕、白蟻侵害、香煙薰染,以及幾十年來大大小小的地震,畫作已有損傷。

民國104年在其子故宮前副院長林柏亭教授見證下,五幅作品曝光,國立台南藝術大學古物維護系助理教授邵慶旺隨即帶著團隊,無償協助維護檢測。106年8月這五幅作品又被指定為嘉義市一般古物。在「107-108年度嘉義市一般古物『慈龍寺林玉山濕壁畫』調查研究及保存維護修復計畫」中,獲得200萬補助款,由文化局和慈龍寺共同出資,委託南藝大古物維護團隊修復。

優先修復破損情況嚴重的《八駿馬》(圖/Nownows


濕壁畫是在牆壁還沒乾之前,將顏料直接塗在牆面上作畫,如果牆面乾了顏料就無法和牆面產生化學變化,也就無法呈現濕壁畫的效果,畫師需要和時間賽跑,因此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修復團隊將以X光穿透檢測、XRF成分分析進行修復,努力恢復畫作原有的模樣。想要看到林玉山真跡的民眾得要再等一陣子囉。

資料來源: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慈龍寺

財團法人嘉義市慈龍寺FB粉絲專頁

走過路過別錯過,快來請神明保庇一下:https://bobee.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