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柯志遠/《延禧攻略》爆紅攻略大破解

▲《延禧攻略》把清代美女的妝容,100%複製。(圖/翻攝延禧攻略微博, 2018.08.03)
▲《延禧攻略》把清代美女的妝容,100%複製。(圖/翻攝延禧攻略微博, 2018.08.03)

文╱柯志遠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周迅、霍建華的宮鬥大戲《如懿傳》號稱花了三億人民幣,從開拍、殺青到遭禁,到製作方臨危掙扎從99集猛砍狠修成80集…,無一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孰料盛傳播出有望的節骨眼上,一齣卡斯咖數矮了不知幾個級別但故事結構、角色人設、時間軸線,乃至拍攝畫風,都幾乎像照鏡子般神似的《延禧攻略》橫空出世,播得熱火朝天,秦嵐浮沉多年以劇中「富察皇后」一角圈粉無數,正式飆上風口浪尖,女一號吳謹言闖蕩八年拿不出代表作,意外地真正一炮乍紅,其餘諸如演「乾隆」的聶遠再度翻紅、95後鮮肉新人小生許凱人氣爆棚、無數后妃宮女水漲船高都隨著紅上一波…,目前70集的戲還沒播到一半網上點閱率已衝破20億大關(三大網路視頻平台,「愛奇藝」近兩年讓疾起直追的「騰訊」、「優酷」猛壓一頭,總算憑此劇又一次揚眉吐氣),網友們自發的表情包、粉製短視頻…鋪天蓋地,成為2018第一齣公認的「現象級爆款」(今年岑寂,多的是雷大雨小的敗蹟,去年此時老早已經收割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歡樂頌2》、《軍師聯盟》、《白夜追兇》、《無證之罪》、《河神》、《我的前半生》這些既叫好又叫座的大爆款);《如懿傳》就算順利播出,怕已「轟動」不起來?以及「荒腔走版這麼久,拍砸那麼多戲」的製作人于正到底是怎麼「迷途知返,改邪歸正」?成為這個夏天最為人津津樂道,卻也著實耐人尋味的娛樂熱門話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齣戲的所謂「爆紅」不是靈異事件,不是莫名其妙,不是誤打誤撞,就戲論戲,其實都是可以「破解」(分析)的。眼見為憑,《延禧攻略》的成功,至少是因為做到了以下四點:

第一,是活靈活現的「世界觀」代入。

戲劇、小說之於人類生活歷久無法取代的價值,在於提供了一個讓人們可以從索然無味的現實人生「遁離」並「介入」的,更離奇也更馳騁的假想世界。這個「虛擬」但讓人產生高度「代入感」的「世界觀」營造,有些靠的是主人翁帶領鏡頭進入一個迥然陌生的新舞台(從《簡愛》、《蝴蝶夢》到瓊瑤的《庭院深深》、《心有千千結》、《月滿西樓》,無不沿襲這個公式);有些靠的是「氛圍」(1979的《異形》經典地位崇高,其實靠的是高明的氣氛塑造,那隻怪物從頭到尾能看仔細的時間不到一分鐘;又或者靠的是浩瀚無邊的「想像力」(《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所謂「四海八荒」的神仙世界,明知沒那回事,但鉅細靡遺地設計什麼「飛昇」、「歷劫」…理直氣壯地刻劃得一套一套的);八年前的《後宮甄嬛傳》首次讓觀眾見識到了「後宮小主」們栩栩如生的鮮活生態,《延禧攻略》在場景、服飾、道具、規制、禮法…方方面面的考據、講究居然還能超越《甄嬛傳》而更上層樓,甚是令人意外,諸如還原古畫妝容的「一耳三鉗,六個耳洞」、唇彩搽內不搽外的「半唇妝」…這些顯眼的細節,再到「繡坊」、「辛者庫」…這些紫禁城內不同角落的動態、面貌、生存規則,在在被形塑得「逼近眼前」。這個「世界觀」的「說服力」之成立,不在於觀眾觀影時的趣味或噱頭,而在於「入戲」之後「承認」了這個世界是真實存在的,那是觀眾「黏著度」的關鍵所在,《延禧攻略》之所以能「勾」人,讓人從一打照面就隨著「魏瓔珞」的主觀視角越陷越深,追起戲來欲罷不能,有一大部份的因素,在於這個「故事舞台」的琳琅滿目奪目,引人入勝。這個環節的成功,給了這個故事能呼吸的體感溫度,而不只是視覺的賣相和氣派。

第二,是鏡像現代的人心雕琢。

「宮鬥」戲碼天生具備了戲劇張力緊湊、衝突的特色,除非粗製濫造,否則要比其他劇種更輕易可以達到「高潮迭起,劇力萬鈞」的戲劇效果。然而,當年的《後宮甄嬛傳》掀起的議論效應之所以那樣跨越族群,那樣強大而深遠(甚至被發展成某種「現代厚黑學」的「職場競爭(生存)法則」),就在於在「講故事」的同時,花了更大的心思挖深了人物心理的脈絡,以及角色間關係建立、崩解的細微因果,真第二,是正做到了足以「鏡像」現代社會,讓觀眾設身處地形成「共鳴」的深刻描繪。(後來的《武媚娘傳奇》、《芈月傳》哪齣不宮鬥得血流成河?箇中的深入人心卻遠遠不及,就在於這個「挖深」的程度有別。)

這個人性書寫的筆觸,在《延禧攻略》發揮得更深邃、通透,也發展得更加全面,戲中角色無分大小善惡,每個人物情緒、情感的變化起伏都有著清晰可辨的交代,角色的對立也不再只是樣板的奪嫡、爭寵…那幾個「主元素」,三觀不同所幅射出來人際間的矛盾,更多樣更複雜更細膩,也更精彩得多。而嘉嬪、舒貴人之流因為極度的「缺乏安全感」以及失控的「嫉妒心」做了遠遠超出其位置、能力的惡行,看似都是宮鬥之所以為宮鬥的鬼蜮章節,其實背後的心理成因並不相同。

大部份角色也都擁有更多的「層次」,善非全善,惡非全惡,如爾晴、純妃、裕太妃…,甚至圓滾滾透著喜感的公公李玉,竟也有不拿人命當人命冷血駭人的一面。隨著劇情發展,幾個角色前後落差極大的轉變,諸如優雅仁善的嫻妃逐步地「黑化」,那個入魔的前因後果被剝析得完整真確,被演繹得合情入理,都值得一提。

乾隆對於魏瓔珞的印象,將她的「機智無畏,衝撞體制」視為冒犯,卻又不由自主地被深深吸引著動心動情,這條感情線的鋪陳手法獨特、矛盾而纖細,格外雋永。

一齣戲在「高潮迭起」之餘,往深一層看,看的更是創作者藉戲以明志的「態度」,一種看待人生、人性的「三觀」,「富察皇后」一角可以說是前半齣戲波詭雲譎、風聲鶴唳中的一道陰翳裡透射出的祥和的光,她力挽狂瀾的不是殘酷宮鬥的輸或贏,而是對良善本性的信念。瓔珞的本心、初衷被仇恨帶著魔化,唯有這「總讓我想起姐姐」的皇后,一遍遍的寬容與維護,一遍遍重新又把她拉回來,皇后營救的不是宮中風暴的轉危為安,而是瓔珞從陰暗心境一次次被召喚回來的,良善。瓔珞對皇后也一樣,出長春宮時那一步一回頭,「瓔珞謝娘娘大恩」,謝的不是百般呵護、榮華富貴,而是毫無半分芥蒂的真心實意。這個軸線的鋪陳細膩至極,是整齣《延禧攻略》中文學性特別高的一環,特別應該細細去品味去體會。

第三,是爐火純青的戲劇製作功力。

歷史宮闈劇視覺上的震撼,絕對不是「用錢去砸」就能真的造就,這裡頭有更多是主創團隊(最主要是導演與製作人)的態度、品味以及美學功底,以《延禧攻略》來說,大至場景的格局、構圖,細至服飾、造型、道具的歷史考究,都做到了絲毫不投機不草率的精益求精,而這份「用心」延伸出去,就是每場戲在鏡頭駕馭上成熟的「電影感」,包含了光影之於情境、氛圍的烘櫬,包含了運鏡、音樂之於氣勢的堆疊與穿透,盡皆成績斐然,真正做到了出類拔萃。《延禧攻略》的值得在「2018年度戲劇佳作榜單」中留下一筆,不是斥資天文數字的製作預算與排場,而是這種呼之欲出的創作誠意與能量。(例如:劇情進行到26集,爾晴、明玉這兩個「長春宮」宮女身上服飾的色系忽然做了明顯的對調,用來呼應倆人心境前後丕變的反差,這些都是細節,這些都是用心。)

《延禧攻略》拍攝成績的傑出,更表現在編劇環節的軟實力上。「宮鬥戲」其實很像電玩領域的「RPG遊戲」,主人翁歷經的九死一生,其感受就像玩家在遊戲裡的茁壯養成,《延禧攻略》的女一以「宮女」的身份開始她的故事旅程,這個人設不同於甄嬛、芈月,起點更低,兇險更大,傍身抗敵的條件也更受局限,這個設定的不同,給了老套故事架構的不同視角,整齣戲的味道儼然就加入了不同的調味,做到了相當程度的「耳目一新」。

本劇劇本的水平極高,對白幾乎毫無冗句贅句,人物的氣息、神韻無不完整、立體,過目難忘(個自的「辨認度」還極高),更應該誇讚的莫過於全劇節奏的精準掌控,戲裡危機重重波折不斷,但層出不窮的創意所設計出來的這些「災難」(RPG遊戲裡的「關卡」),「短則半集,至多一集」的篇幅就能有水落石出的發展,這份「目不暇給」,正是《延禧攻略》註定讓人「上癮」的又一項致勝的關鍵。

第四,是橫向衍生的戲外話題。

人氣IP常會有「番外篇」、「同人誌」的誕生,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多的是厲害的網友會自發地把他們追劇的狂熱表現在自行剪輯的視頻裡(然後上傳、分享),這些現象除了映證戲的走紅,更奇妙地會「發酵」成讓這股「感染力」更無遠弗屆擴散出去的加乘效果。

這是一種「大者恆大,紅者更紅」的化學效應,而《延禧攻略》戲裡戲外都具備了頗多這樣的足以藉勢藉端順應去「炒作」的元素。其中,最讓觀眾興味盎然的莫過於戲中角色的人物族譜,縱向、橫向衍生出去之後,跟幾齣家喻戶曉大經典之間的角色關係圖:《延禧攻略》裡不怒而威的太后,就是老了的甄嬛;愉貴人所生讓瓔珞豁出性命去救下來的嬰兒永琪,長大了就是《還珠格格》裡的五阿哥蘇有朋;嫻妃人格徹底黑化之後,就是《還珠格格》裡使壞的壞皇后,更就是《如懿傳》裡周迅詮釋的這位大女主;更有趣的是,《還珠格格》裡壞皇后的飾演者戴春榮,在《延禧攻略》裡客串演了佘詩曼(嫻妃)的母親,眼尖又有才的網友就說:果然好強的遺傳基因,女兒長大了變壞了,真的就會變成媽媽了。類似這樣的話題,掺雜著對於每集劇情發展的討論中,戲裡戲外,正史野史,正經逗趣,所造成的聲浪更大更廣,戲,自然也就更紅了。「口耳行銷」有效刺激的當然就是「大家都在看,我不看就落伍了」的後勁作用了。

●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