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汪潔民/中美貿易戰危機入市 迎接更大的利潤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貿易代表署展開程序,對價值 2000 億美元進口的中國大陸商品,額外追加 10% 的關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下令貿易代表署展開程序,對價值 2000 億美元進口的中國大陸商品,額外追加 10% 的關稅。(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文/汪潔民

川普政府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2018年8月1日宣布,美國總統川普預計對兩千億美元的中國貨物提升加徵關稅,從10%提高至25%。消息傳出再次震撼全球股市包括中國,上證指數應聲下挫至2824點,8月2號開盤開低直接盤中殺到2730,短短兩天跌破2900和2800點整數關卡,此時川普又再出招,8月4日(台灣時間5日凌晨3點多)川普在推特表示,美國對中國課重稅效果遠遠超出預期,過去4個月中國股巿已慘跌27%,反觀美股則迎來前所未有的強勁表現。企圖在語言攻勢下讓中國決策官員屈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貿易大戰的特質就是強者用極度的權勢讓弱者屈服,一直慣用的手法就是連續性的叫牌,中國也必須承認美國這一波關稅攻勢確實刀刀朝對美出口的要害進逼,但有趣的是中國上證指數在歷史的重要關卡2700點打下第一隻腳。人行也突然停止釋放強力貨幣的動作,人民幣也止貶回升,就在這一團迷霧中,北京發改委做了一個關鍵的決策。什麼決策這麼至關重要?

當關稅壁壘產生時,也意味著去產能的中國結構性的改變。

在相對競爭力的理論有談到,透過自由貿易的方式,兩國會因為競爭力不同,產品會快速流通,一直到達到雙方產品市場的經濟邊際效應的極大化停止,然後因為貿易的擴大,於是造成雙方因應市場的需求,擴大雙方的投資而增加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理論是對的,但事實上,美國造業在過去的18年卻因為自由貿易快速流失工作機會,造成美國中西部許多城市因為失去就業機會工廠關門而變成空城,但中國就此得到好處嗎?

恐怕也未必,過去的十年中國也發生生產過剩,因為產量過剩與過於快速資本投資,導致中國企業負債比率高居全界第一,而中國的負債又巧妙的用金融商品槓桿化遮掩,形成中國的總體債務是經濟規模的2.8倍。

這個問題在早在2015年就爆發,使得習近平必須執行一帶一路和供應端地去產能化的兩項重點決策,前者是疏導過量的產能轉移到國外,後者則是化解中國的殭屍企業。也使得2017年底中國股市再度攻上3600點,但是去產能仍不夠積極,因為對美貿易逆差還是擴大,資本家並不願意徹底執行大規模退出市場或降地產能,中國企業仍面對高槓桿金融債務和無法成長的企業利潤。

然而,川普的關稅大戰,發生實質的改變,就在8月2號,北京發改委決議推進京津冀偕同發展計畫,將在2020前退出至少1000項製造業,這個快速決策,坐實了這就是關稅壁壘後,中國去產能的一項關鍵指標,因為面國外場縮小後,中國會實實在在地面對去產能的問題,同時也就可以慢慢化解過去累積的企業債務產生的槓桿化金融性循環,這對中國未來的產業發展絕對是正面的。因為企業家數減少或產能降低,避免過度競爭的殺價行為,生產物價回升,企業利潤得以拉抬,體質好的企業不會被體質差的企業拖累,而這些現象已經體驗在鋼鐵、紙業、水泥、紡織,2015年底去產能後,在股市上也展現強大的升幅。

中國經濟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內需,以目前情勢看來,雙方的貿易戰都不願意引響民生,更不希望讓物價上漲,出口雖將受到壓抑,但中國電商仍展現高速的增長。

截至到今年七月,消費佔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比率高達78.5%比去年同期再增加14.5%,就服務業單項增長年增率仍維持9.4%的相對高增長,川普下的關稅猛藥看似凶猛,也讓中國官方下定決心加重供給端的去產能,這也會證明此時的中國股市將會迎接新的拐點。

●作者:汪潔民/財經專家玉亰投資執行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觀點》開拓不同的視野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public@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