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無卡分期戰場/防信用擴張風險 業者把關是關鍵

▲無卡分期貸款目的明確,加上消費者不經手資金,風險相對較低,但仍有道德風險,業者應防信用擴張。(圖/摘自pixabay)
▲無卡分期貸款目的明確,加上消費者不經手資金,風險相對較低,但仍有道德風險,業者應防信用擴張。(圖/摘自pixabay)

記者顏真真/台北報導

國內電商業與資融公司推出線上無卡分期,但因消費族群以沒信用卡或信用卡額度低等為主,市場擔心是否會導致消費過度,最後無力負擔?尤其過去發生過「雙卡風暴」,就因辦卡容易「以卡養卡」,出現許多卡債族。不過,一般認為,由於無卡分期貸款目的明確,多屬小金額消費用途,加上消費者不經手資金,風險相對較低,應還不至於有太大的信用擴張風險,但仍有道德風險存在,像是如何防止消費者利用無卡分期換現金等,而這些都要靠業者做好把關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資融公司承做線下無卡分期已久,只是現在由線下轉到線上,而一般人認為無卡分期是沒有信用卡的人才會用,但其實還包括信用卡額度較低或消費紀錄不想被家人發現的人,不少甚至是銀行沒有服務的客群。同時,根據資融公司表示,線上無卡分期推出後,申請人數超乎預期,甚至比預期高出4、5倍以上,而且這才剛開始推出,目前也有其他電商在洽談合作中。

不過,無卡分期推出後,市場也出現一些質疑聲音,會不會發生像過去「雙卡風暴」因當時辦卡容易,不一定要財力證明,即核予信用卡額度,核卡較浮濫,導致不少人「以卡養卡」,而成為卡債族,而申辦無卡分期的消費者,會不會最後也因背負多筆分期款項,最後無力支付。

資融公司強調,無卡分期與現金卡、信用卡預借現金、信貸不同,後者是消費者拿到錢去買東西,但消費者買什麼,銀行無法掌握,也有可能拿去賭博,但無卡分期是消費者買東西,錢直接付給商家,消費者只能拿東西走人,這風險相對非常小。

當然,消費者申請無卡分期時,在審核上也會檢視物品價格、購買動機、未來有無還款能力等,若購買的東西與年齡不符,被拒機率就高,他們會利用各種訊息去判斷,如果有疑慮,也會要求消費者多提供一些資料,甚至是提供財力證明,學生族群亦會了解有沒有收入來源,像是打工、零用錢等,若不放心就會知會家長,小孩買了什麼東西,有時必要時亦會要求有保證人。

至於無卡分期的風險,就是逾期繳款,這也會有一些道德風險存在,像是利用無卡分期換現金等。不過,業者認為,銀行即使有嚴格的授信審查,也非零逾放,而他們已累計19年的線下無卡分期經驗,如果逾放很高,不可能撐這麼久,他們自有一套篩選客戶方法,也可判斷消費者是否以無卡分期購物換現金。

資融公司就舉例最近有2筆線上無卡分期申請案,金額都是8萬元,其中1筆是買摩托車,另一筆則是買4支手機,當然經審核評估後,後者沒有通過。

銀行業者也認為,無卡分期仍是有風險的,不過整體而言其多屬小金額消費用途,應還不至於有太大的信用擴張風險。

Money101金融比較網董事總經理周純如則提醒,民眾無論使用無卡分期購買高單價商品或是以信用卡分期、信用貸款來支付貨款,都要仔細了解背後的成本,包含利息成本、申貸手續費等等。無卡分期雖然可以解決民眾無法一次付清款項的問題,但無卡分期非無息分期,業者會將手續費攤提在每月應繳帳單中,消費負擔的分期總價會比一次付清或是刷卡分期還要來得昂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