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工資調整】一次看懂 基本工資調整史

▲台灣基本工資的軌跡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期間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使工資一度凍漲。(圖/記者許家禎製 )
▲台灣基本工資的軌跡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期間歷經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使工資一度凍漲。(圖/記者許家禎製 )

記者許家禎/專題報導

基本工資議題近來屢屢躍上新聞版面,因為這不單會影響勞工,也關係著企業與國家競爭力。回顧過往,基本工資軌跡與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在亞洲金融風暴、金融海嘯期間,工資都一度凍漲,而近年來,每當討論基本工資調漲,總是勞資雙方各自喊話,在折衝中尋求共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探究我國基本工資,1960年代雖然國際政治大環境失利,但美援的各項經濟建設開始實施,政府也喊出「工業取代農業」;1968年行政院發布《基本工資暫行辦法》,當時基本工資定為每月600元;1984年實施的《勞動基準法》第21條也規定「工資由勞雇雙方議定之,但不得低於基本工資。」

198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與南韓,香港及新加坡合稱亞洲四小龍,台灣解嚴後,基本工資又從每月3300元一路升到5700元。1988年《基本工資審議辦法》實行,政府制定基本工資政策,1991年突破萬元,來到每月11040元。

不過,1997年調整至每月15840元過後,就因為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直到2007年止的10年期間,都沒有漲基本工資。2007年,政府一口氣讓基本工資漲9%衝上17280元,還將時薪納入假日工時制,從66元大幅上升至95元。但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企業祭出無薪假,基本工資也再跟著凍漲。

▲亞洲金融風暴與全球金融危機,都曾讓台灣基本工資凍漲數年。(圖/摘自pixzbay)

2010年,時任勞動部部長王如玄指出,因每年基本工資審議都造成勞資對立,所以把審議委員會的審議成員,由原本官方占多數,改由勞、資、政三方各7位代表,並將會議結果上呈行政院,由行政院核定公告後實施。

事實上,這場每年第3季都會召開的審議委員會,在正式舉行前,都會有「會前會」,每季也有工作小組召開溝通,由勞資雙方各推派類似「智庫」的專家學者交換意見,讓彼此就當前的經濟情勢、物價等情況進行溝通。

回顧民國100年以來,月薪一共調漲6次,漲幅28.6%;時薪調漲過7次,漲幅近43%。

目前針對2019年度基本工資最新討論,外傳是月薪來到23000元,漲幅4.5%,至於時薪來到150元,漲幅高達7.1%,這也引發基層勞工認為「對領月薪」的人不公平,資方則認為,應該交由市場機制去決定,而不是由政府「喊話」,因此一度揚言缺席審議委員會的會前會。

但勞動部長許銘春日前表示,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當日將採「共識決」,若雙方沒共識,將視情況再多協調,不會強行採用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多數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